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幸福雅州画卷徐徐展开 ——雅安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转载至《雅安日报》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王宇欣
图片由雅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提供
1月11日,四川省2024-2025年“同运动·一家亲”启动仪式在雨城区举行,各族群众进行趣味游戏和互动
9月29日,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雅安市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等4个集体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文爽等6名个人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涓涓细流汇成海。2024年1月,雅安市和石棉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2024年9月,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个、省级57个。
我市历史上就是进藏物资集散地、茶马古道的起点,素有“川西咽喉”“民族走廊”之称,拥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悠久历史、红色基因、现实基础和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建立创建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创了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绚烂多姿的民族团结之花在雅州大地常开长盛。
凝心铸魂 绘就团结奋斗的同心圆
7月29日,“茶马古道少年行·民族团结一家亲”G318沿线各族青少年夏令营开营,来自甘孜、西藏及雅安的100余名青少年合影
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关键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织密织牢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市着力构建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嵌入社会教育全过程。
印发《关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内容的通知》,组织实施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工程,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等各类培训班。
此外,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全市400余所学校20余万名学生各阶段教育全过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作为“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重要内容,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心灵深处。
全市53所学校被命名为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5所学校被命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连续20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文艺汇演、演讲征文、知识讲座等活动,编印《民族工作应知应会》,在市政府网站、市级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及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典型事迹,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建设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和谐家园。
文化浸润 滋养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近年来,我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良好氛围,鼓励各县(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持续推动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塑形、以文赋能,在各族群众内心不断繁育“团结花”、厚植“中华魂”。
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文化惠民、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等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做好“五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举办“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非遗展演、民俗文化、书法美术展、舞蹈歌唱比赛等一系列惠民生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等活动赛事。
除了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我市还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作了《熊猫归来》《茶马古道》等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文化精品,推出《“桢”是“楠”得》等系列原创短视频,《翻越夹金山的雅安医生》《以运动之名筑团结之桥》等报道,讲好雅安民族团结故事。《大成昆》入选中宣部重点出版物选题,《栗子坪的歌声》获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一等奖,电影《突进夹金山》入选全省2024“时代光影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一等奖。
互嵌共融 谱写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
二月,“百姓大舞台 春节乐起来”2025年天全县文艺、非遗进景区活动举行,各族群众一起表演舞蹈
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群众围在篮球场旁,目光跟随球员的传球配合、投篮得分,不同语言的加油声此起彼伏……8月26日,“同运动·一家亲”“村BA”篮球赛在荥经县宝峰彝族乡开赛,4支参赛队伍为300余名村民献上一场展现乡村活力与民族团结的篮球赛事。
1月11日,四川省2024-2025年“同运动·一家亲”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在持续开展的“同运动·一家亲”系列活动中,我市把篮球、足球、乒乓球、锅庄舞等文体活动送进学校、村寨、社区,同时举办县域篮球交流赛等赛事活动,以多形式、多类型推动多领域、多行业的各族群众同场竞技、同歌共舞,让各族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情变得更浓。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实施“三项计划”、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持续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巩固。
持续实施“三项计划”。制定《雅安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雅安市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和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施方案》,每年印发《雅安市“三项计划”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推动“三项计划”落地落实。
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决定》《大力推动文旅兴市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2993.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60亿元。制定《雅安市研学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整合体育赛事、非遗传承等研学资源,开发主题课程,策划推出跨区域、跨领域、全年龄段研学旅游线路;组织开展雅安市“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族青少年交流夏令营等活动。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人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建立川藏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川藏合作市(州)互联互通共享招聘岗位信息、开展招聘活动;以民生事业为媒介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加快川西医养中心、川西教育中心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和承载力。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出台《雅安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意见》,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载体,结合雅安区位特点、民族资源、特色文化,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开展全域创建、分级创建;持续做好示范市创建后半篇文章,制定印发《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工作清单》,推动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如今,行走在雅州大地,全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各族群众幸福的笑容更加灿烂。
携手发展 奏响繁荣发展的“振兴曲”
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共建川藏民族团结进步走廊,不断加强就业、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保障,一项项惠民利民“实招”出台,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统筹整合教育、医疗、就业等多方面帮扶措施,有效消除监测户返贫风险,保障了相关群体的稳定生活。同时,不断强化产业帮扶,投入各级衔接资金,推动实施了一批帮扶产业项目,帮助大量脱贫户获得生产经营性收入。脱贫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实现稳步提升,增速明显。
持续扎实抓好对口支援工作。组织5家市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民族地区11家医疗机构;选派22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支援凉山州普格县,甘孜州德格县、雅江县;做好边销茶战略储备和保供工作,年均向涉藏地区供应4000余吨,第一时间向日喀则地震灾区援助5万公斤边销茶。
今日之雅安,各族儿女心意相通、情感交融、命运与共,一幅团结奋进、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雅州大地徐徐展开。
展望未来,雅安市将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让团结之基更加牢固、发展之果更加丰硕。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雅安必将凝聚起各族群众同心筑梦的更强合力,让绚丽常开的民族团结之花,结出更加甜蜜幸福的累累硕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大的雅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