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旱旱 汉源喊渴——汉源县遭遇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

来源:
2013-03-19 09:06
浏览:
收藏 打印

蒜苗地开裂,裂缝可以放进成人手掌

  12日深夜,汉源县富林镇、富泉镇等地出现零星降雨,但降雨量太小,气象仪器难以检测出降水,对缓解旱情起不到任何作用。

  汉源县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至今的4个多月时间,汉源县虽有过几次降雨,但气象仪器均未检测到降雨,降雨量几乎为零,是该县1950年有气象记录资料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干旱。

  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使得汉源县的旱情况更加严重。全县30个乡镇、19.7万人受到旱情影响,其中7万人饮水困难,其中,九襄、唐家、大田、皇木、永利等乡镇尤为严重。目前,干旱造成的损失正在统计之中。

  ●旱情:

  去年11月至今的四个多月,未形成有效降水,该县30个乡镇均出现旱情,19.7万人受到灾情影响,7万人饮水困难。

  ●措施:

  协调生产用水,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组织摩托车、农用车为农村送生活用水;城镇分时段供应生活用水;抢修应急供水工程等。

  蒜田开裂

  地里蔬菜可点燃

  13日上午,唐家镇洪水村村民李世虎来到自家的蒜苗地里转悠,看到地里萎蔫的蒜苗,他不时抬头看看天空,“再不下雨,就长不出蒜来了,种地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拨开铺在田里的稻草,一条条裂缝纵横交错,十分醒目;以前撒下的化肥,颗粒仍在。

  据记者目测,最大的裂缝宽约3厘米、深约20厘米,可以放进成人的手掌。李世虎说,往年这个时候,地里的蒜苗一直靠途经富庄、大田、九襄、唐家等地的东大堰引水灌溉,但今年水渠来水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为了合理分配水资源,村里实行按人头轮班供水,他家要三天才能轮到一次,每次只有5分半钟至7分半钟的供水时间,“田地开裂厉害,7分钟的供水连三个平方米都不够。”

  在汉源县永利乡万家村,村民常朝军骑摩托车到3公里外运回够一家人用一天的水后,便选择在家休息。对地里的蔬菜,他已经放弃管理了。“都干死了,管了也白管。”常朝军说,他家山上的地里,蔬菜叶子已经干枯,仅有菜心还残留着一丁点儿绿色。蔬菜叶子用打火机一点,就“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

  目前,九襄镇共1.4万人断水长达月余。11日晚,九襄应急供水工程抢通,日增加供水能力2000吨,缺水的情况才有所缓解。

  面对旱情

  政府多措施应对

  目前旱情仍在继续,且有加重趋势。面对严峻旱情,市委、市政府以及汉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多次召开会议和现场会,部署抗旱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该县统一调配堰渠引水,沿线各乡镇、村分时段供水,各乡镇工作人员及村组干部轮流守候在放水口,保证渠水不被偷放;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还组织农用车、摩托车、拖拉机送水,并优先保证家庭困难群众的生活用水;对九襄镇群众用水困难,在采取分时段供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的同时,应急供水工程于3月2日开工建设,铺设主引水管道1800余米,新增日供水能力2000吨,缓解了1.4万人的生活用水困难;对无法解决水源的高山土地,则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改种旱粮或经济作物,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

  记者 马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