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有诗意 乡间多传说——探访天全县大坪乡毛山村古民居和“女儿城”

来源:
2017-02-12 08:38
浏览:
收藏 打印

罗元生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元生堂”

罗家的书房

罗家雕刻有龙的桌子

民居老式窗户

罗元鸿的家

太师椅上的雕花

在接近乡政府的繁华村庄里,还留存着着众多的古建民居,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村庄的历史脉络。

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还保留着众多精美的雕花,见证屋主曾有的荣耀。而四合院充满诗意的现代改造,更是让“耕读传家”代代相传。

古老的“女儿城”传说,记载着一段关于土司的过往。

诗意民居与传说,也让天全县大坪乡的村民们看到了发展机遇,他们正用勤劳和智慧,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听闻天全县大坪乡还留存着众多古色古香的民居,并且大坪乡还有“女儿城”的传说和遗址,于是,在119日,记者一行来到天全县大坪乡,寻找古民居,探寻“女儿城”的过往。

与乡政府为邻的古建民居

119日,天全县大坪乡毛山村。

清晨,竹叶上的雨滴犹在,农家小屋间传来声声鸡鸣,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与空气中弥漫的雾相映成趣,生活在毛山村的人们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一天的劳作。

从大坪乡乡政府走出几百米后,就能看到一个个木质瓦房坐落在大山之侧,远远望去,很是壮观。

毛山村,就位于大坪乡乡政府驻地附近。如果不是亲见,很难相信,在这繁华的街市之后,还有着众多古建民居。

“毛山村居住着众多的罗氏后人,他们的民居大多是青瓦木房。”同行的大坪乡乡长李洪荣说。

在这些民居中,有着众多遗存,成为当地文化爱好者追寻当地村庄发展脉络的最好见证。而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造着自己的人居环境,让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

古建民居显示主人身份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走进一条巷道,踏上青石板路,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

木质房屋还存两幢,左侧是厨房,正中是堂屋。

左侧的厨房里,78岁的老人罗元鸿正坐在门前刷洗陶罐,妻子高守慧正在打扫屋子。

在厨房处,木质结构的房屋上镶嵌着木纹装饰的窗户,门匾上面的字迹已看不清,只有放置门匾的楔木上面还残留着些许的金粉。

正中的堂屋前,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还有众多的杂物。玉米之后,还可以看到那些木质的窗格子。

“这座房子已经很老了,大约有300年左右的历史。”罗元鸿放下手中的刷子,慢慢地回忆道,“1997年房子发生火灾后,这里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损坏了,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物件。”

在长满青苔的土院坝内,散落着一个个石质的圆形磨盘和石条,还有一些看不清字迹的石碑。

最让老人引以为豪的是堂屋里那张桌子。桌子是一张木桌,木桌上放置着背篼等杂物。

“哇,有两条龙!”同行的人惊呼,随着罗元鸿手指的方向,在木桌下方有着两个雕刻精美的龙头。

仔细观察,两个龙头雕刻在木桌下方的方框内,两个龙头大张着嘴巴,栩栩如生。“这张桌子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爷爷辈就有了。”罗元鸿说起这座房子,眼中真情流露。

抬头望去,祠堂装饰很讲究,四面的墙壁有12幅印有图案的壁画,在祠堂的外面有着7幅同样纹饰的图画,其中有3幅不复存在,剩下4幅在岁月的冲刷下退去原有的繁华,只留下隐约的痕迹。

为何此屋的桌子上会有龙形雕刻,而墙壁更有着众多的壁画?此屋的原主人是否有着显赫的身份?

“这座房子见证了祖辈的繁荣,民国时期,我爷爷罗秉慎在县里当局长,幺爸罗正鑫以前也在西昌电信局当局长。”说起祖辈的辉煌事迹,罗元鸿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村里隐藏着书香门第

走出罗元鸿家,继续沿着小巷前行。走出几十米后,见一幢古朴的四合院伫立路边。

这便是罗氏家族的另外一处院落。

87岁的罗正英正在屋外的石阶上扫地。

“我们这里居住着三户人,都是罗家人。”罗正英的房屋在石阶左侧,她家的房屋还保留着木质瓦房的格局。

走过石阶,踏进水泥院坝后,格局就完全不同了。整个四合院早已被修葺一新,除了瓦屋面,所有的墙壁都是用现代的砖砌的水泥墙。

进院子的正前方是罗元品的家,他家正中的门框上挂着一个“龙凤呈祥”的牌匾。

“这里原来是个四合院,我们一大家人都住在这里面。”罗元品说,“现在这里居住的都是老人,很多年轻人都搬到新村去住了。”

虽然房屋已经改造,但在罗元品的家中,一切仍然保留着以往的格局。在屋子正中放置着一张老式木桌,桌子一侧是一把太师椅,上面刻有蝙蝠、猴子摘桃和盛开的荷花三幅图案,依次代表着“福”、“寿”、“和”的美好寓意。

“原本应该是两张椅子,一张已经坏了,现在只剩下一张了。”65岁的罗元品指着房屋一角的一张太师椅说。

与罗元品家紧挨的房屋,便是他哥哥罗元生的家。门前悬挂的“元生堂”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周围的墙壁上还写着对联。

“我爷爷以前是村里的教师,这块牌匾便是以我爷爷的名字命名的。”今年27岁的罗明江介绍道,他的爷爷爱好书法,平时有空时就在屋内写字,而他的弟弟也在爷爷的感染下喜好书法。

推开罗元生的家门,一股古朴高雅的气息迎面扑来。房屋正中便是一张书桌,上面放置着茶具、毛笔等,屋子的四周悬挂着各式各样的书法作品。

“这幅《兰亭集序》是我弟弟写的,他现在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练练书法。”罗明江指着左侧墙壁上的一幅书法作品说。同行的人不停称赞,发出“高手在民间”的赞叹。

走进罗元生家里,屋子的布局很有韵味,走廊上铺满木质地板,木质窗户上有着精美的雕花,加上满屋的墨香,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书香门第之间。

“以前兴盛的时候,这个四合院最多可以住三四十个人,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现在只有我们三户人家,几个老年人在这里住,年轻人都搬到外面去了。”罗元品说,现在毛山村的人大多都搬到新村里居住了。

女儿城与女娲相关传说

在大坪乡,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关于“女儿城”的故事。

在民间,还有着关于“女儿城”与女娲相关的传说。

“听老一辈的人说,‘女儿城’和女娲也有渊源,这里曾经是女娲和伏羲缔结秦晋之洞房。古时玉帝曾派天兵天将帮助‘女儿城’的女将女兵镇匪守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时,女将女兵和嫦娥相约到金盆照月石比美,尔后嫦娥和射日的后羿又赶往望月桥相会诉说离别的惆怅。”罗元品说。

“‘女儿城’的传说,有历史史料佐证。”大坪乡党委书记王志勋说,“女儿城”并非母系社会的女儿国。在南宋时期,金兵入侵,朝廷偏安,无力西顾,天全一带常有匪事。土司家男丁上碉门、下始阳平乱。其间,“女儿城”驻扎了上百名女将女兵,她们习武操练,保护住在石头寨的老人和孩子。历史上有名的“飞仙关大战”、“大岗山匪事”皆为这些奇女子所为。

“女儿城”又名女成山、城头子、卧龙山、大寨山。

在老人罗元品的记忆里,距离毛山村不远处的大坪村,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山顶有一片平缓的坝子,名为“女儿田”。女儿田处还有段长约30米、高约3米的土夯城墙赫然入眼。当地人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块田地四面还围有土城墙,形成了一座占地约12000平方米的土城。

据史料记载,那里就是著名的“女儿城”遗址。

如今,这里已然成为了一个工厂,附近就是罗氏年轻人居住的新村。

虽然遗址早已不在,但那些关于“女儿城”的传说一直在大坪乡流传。拂去历史的尘埃,仍然可以在有关天全土司的历史资料中,找到“女儿城”的记载。

话说南宋时期,金兵入侵,朝廷偏安,早已无力西顾,天全、雅安、名山、康巴一带匪患四起。天全地方史上载,元军入雅时,天全土司高德威为保乡民平安,尽力强化土兵,扩充建制,四处灭匪。高土司家族男丁几乎全部应征入伍,家中留下的尽是孤老弱小,虽有城墙保护,但仍然让人担惊受怕。

相传,高土司生有二男三女,其中三女儿名叫高英,从小练就一身武艺。每当其父出巡,高英便随从左右,为父保驾,因此威名远扬。看到家兄及家族男人皆随父征讨,高英便叫上两位姐姐组织族中年轻女孩训练,短短半年时间,一支近八十人的女兵队伍便在寨中诞生。高英挑了十位心细精明的女兵由姐姐带着留守村寨,其余几十名全随她屯扎在进可攻、退可守的大坪梁上。这是村寨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居高俯视可将村寨看得清清楚楚,一旦村寨遭遇事故,兵将即刻可赶到。

几十号人在大坪山上安营扎寨后,成天操练,远近歹人闻风远走。在土司外出剿匪平叛的日子,高英带着她的女兵好几次打退了雅安、名山、荥经等地意欲破寨打劫的土匪,有名的“飞仙关大战”、“大岗山匪事”皆是这位奇女子带队所为。后人为了纪念这群女中丈夫,便将当年她们战斗过的地方称为“女儿城”。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龙形雕刻,诗意民居,让毛山村增添了很多看点;而大坪村“女儿城”故事,更是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

大坪乡位于始阳镇之侧,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历史上,大坪乡曾经是古徙国农耕区、“女儿城”遗址、土司活动区,有始阳至天全的小路,曾经全用青石板铺就的茶马古道。1950年后,大坪乡一度是天全县的粮仓。勤劳的大坪人,在土地上辛勤耕种,这里有成片的竹林,环境优美;有成片的蔬菜,为天全县城和始阳镇居民们供应着蔬菜。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满人文的地方,也让当地人看到了发展机遇。

“以前房子很破旧,这些都是在成都搞装修的二叔改造的,我现在也待业在家,以后也准备好好把这老房子好好装修一下,搞旅游开发,让更多的人感受毛山村罗家文化的深厚底蕴。”罗明江说。

在毛山村和大坪村的一些村民,开始利用地理优势,着手开办着农家乐等。

村民们的想法,正符合当地党委政府的规划。在李洪荣看来,大坪乡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形成一个集田园风光、荷塘月色、垂钓休闲、康养乐居、古村民居、特色农家、蔬菜基地、田园风光的休闲度假区的素质和条件。

大坪乡准备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大坪、毛山两个安置点的居住和商业、文化、服务功能,开发以“天全土司”、“女儿城”等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区域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水平,就能在天全县城乡空间发展布局上,与天全县城形成相互呼应的格局,成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样板。

“我们将依托大坪乡的优势资源,打造幸福美丽乡村。”王志勋说道。

刘晓玉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