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完成四个重建项目新村具备旅游接待能力——宝兴县蜂桶寨乡戴维旅游新村重建扫描
已基本完成特色打造的新村
宝兴县蜂桶寨乡青坪村和和平村新村聚居点(又名戴维旅游新村),位于前往该县邓池沟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属于宝兴在重建中实现全域景区化打造的重要节点之一。
2014年底,可容纳39户重建群众的新村按照重建时间节点全面完工。2015年5月,新村内部打造如火如荼,从新村到农户,特色旅游装饰装修,处处既有川西民居的美,也有熊猫文化的魅。
作为一座重建中全新打造的特色旅游新村,这里能否按照重建节点目标顺利投入使用,迎来八方游客?受灾群众能否如愿实现“搬进新家还要能致富”的梦想?带着这一个个备受各界关注的问题,5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蜂桶寨乡进行采访。
A紧盯目标
全力打造熊猫文化景观
灾后重建中,蜂桶寨乡青坪村和和平村新村聚居点——戴维旅游新村,被定位为宝兴县的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目前,蜂桶寨乡正继续按照宝兴县“全域有机化、全域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邓池沟天主教堂作为新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全力打造具有浓郁特色氛围的熊猫文化景观,使新村真正成为大成都旅游西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同时,继续以生态农业加工、农业产业化、生态旅游为切入点,通过结合当地实际的外塑形象、内塑实力,促进生产发展、致富有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建设,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水平。着力打造出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和乡村情趣的新型农村社区。
按照重建时间节点的要求,蜂桶寨乡将在今年7月20日,完成戴维旅游新村水景观建设工程、新村活动室和旅游接待中心、邓和路升级改造工程等4个重建项目的建设。届时,2只活体大熊猫也将正式入驻熊猫宣教中心。此外,至今年底,新村内的39户农户,将按照新村打造特色旅游接待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完成室内特色装修,并全部具备旅游接待能力。
B突破难点
突出特点兼具“唯一性”
作为世界首只大熊猫发现地,位于宝兴县蜂桶寨乡的邓池沟天主教堂,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前,来自法国的传教士阿尔芒·戴维,正是从这里将大熊猫带向世界。此次新村灾后重建中,宝兴规划建设的蜂桶寨乡的青坪村和和平村新村聚居点,就恰好位于通往该县着力打造的邓池沟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如何突出不同于他处的风貌,并兼具“唯一性”的特色,始终是这里着力破解的难点。
精准定位。立足宝兴县世界遗产大熊猫原生态栖息地,中国汉白玉之都的发展定位,结合这一地区的自然、人文风貌,在将新村聚居点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的同时。使新村成为宝兴县熊猫科考、熊猫培育基地和熊猫宣教中心。
空间结构。新村空间结构为“一源、一轴、两心、三组团”。一源:以天主教堂为村庄空间和村庄文化源头和景观源头,由北向南展开布局;一轴:将水系以轴线的形式引入村庄,作为空间布局骨架;两心:村庄内共有两个综合服务核心,一个由北端的民俗文化中心和超市构成,另一个由村庄中部的村委会、特色客栈和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组成。三组团:依照水系和道路规划,形成三个居住组团,每个组团分别打造独立的景观设施,提高居住品质,丰富空间层次。
C坚守底线
实行“4431”管理模式
始终将坚守安全、质量、稳定、廉洁、厉行节约和舆论引导的“六位一体”工作底线,作为全县各乡镇重建攻坚中不可逾越的“红线”。结合自身重建发展实际,蜂桶寨乡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不断将“六位一体”底线的各项严要求落到实处。
以其中的促重建工作提质提速为例,无论是农房重建还是新村打造,蜂桶寨乡始终加强实行“4431”管理模式。即为:4抓,抓责任分解,抓规范监督,抓公示公开,抓责任追究;4员,村纪检员,特邀监察员,两代表一委员,自建委监督员;3强化,强化制度规范,强化风险排查,强化宣传引导;1档案,做好重建档案的规范归档。
同时,实现“1121”监督模式重建全程同步全覆盖。这一模式即为,明确1套监督检查方案,1份监督检查记录单,以及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2本台账和1份监督检查报告。
为筑牢重建工作“防火墙”,做到重建发展蹄疾步稳。蜂桶寨乡还始终严格遵循“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要求,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把好重建责任关、选址关、技术关、建设关、检查关、验收关。全力确保重建经得起时间、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D进展成效
接待中心主体完工
截至目前,戴维旅游新村水景观建设工程建设已完成30%;新村活动室和接待中心都已完成主体建设;邓和路升级改造也完成项目建设的50%;房屋、风貌及市政都已建设完成;水景观、卫生室、小教堂等相关附属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邓和路的建设和旧村落的改造稳步推进;成立特色旅游类合作社,逐步加强对农户的餐饮、旅游接待培训,硬件、软件同步推进。
采用传统民居与邓池沟天主教堂建筑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邓池沟公路沿线109户农房的风貌改造,增强邓池沟沿线风景的感观性。加快小组团田园化新村建设,达到“四改、三建、三清”标准。“四改”率达90%,因地制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处理率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
同时,依托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邓池沟天主教堂,熊猫文化宣教活动中心和李家大院,启动邓池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以大力发展熊猫文化和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业。
E攻坚克难
倒排工期每日报告制
按照重建时间节点要求,以倒排工期的方式,对戴维旅游新村水景观建设情况,实行完成情况每日报告制,确保每天至少完成计划工作量。同时,每周召开乡党委会,专题研究重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和解决方案。强化分管领导、包村干部专人负责制,配合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抢抓工期,力争在“7·20”前全面完成建设。
继续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干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工作机制,促进新村的运行管理效能提高。在已建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产业经营产生利润,村民享受合作社分红的思路,逐步实现村民产业发展的自我管理和村民收入的调节。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自主管理形式,实现从简单的“两村合一村”乡新村组织、新村新集体的转化,逐渐强化村民整体意识。
此外,在重建攻坚中,持续充分注入文明元素,促进乡约俚俗与精神文明的融合。如:在尊重传统乡约民规的基础上,破除陋习,摒弃糟粕,推行文明新乡约。在自主管理组织对财务培训、审批制度的培训等基础上,由当地党委政府和新村自管委等通过各种文化宣传平台,按照不同时期的需要,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精神文明宣传,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从而确保灾后重建项目的顺利推进。
F赶考故事
施工每天与时间赛跑
28日,蜂桶寨乡戴维旅游新村水景工程建设现场。从新村中间依地势而建,贯穿整个新村的工地,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临近下午5时许,天空飘起毛毛细雨,挖掘机依然继续按照已划好的石灰白线,进行景观内河河道开挖。从5月4日正式进场施工至今,该项基础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以上。
“在新村里设置如此大的整体水景观,这在全县所有19个重建的新村聚居点中,可谓是无出其右。”作为水景工程现场负责人的任文章介绍,新村里同时进行施工的,还有作为熊猫宣教中心,浓缩版的邓池沟天主教堂。以及在建成后还将作为旅游接待中心的村活动室和卫生室两项工程。交叉施工、场地局促等因素,都让原本就有限的工期显得更为紧张。
正如其所言,新村水景工程工期总计只有60天,加上受汛期临近,降雨量将增多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响,他们在工程施工的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进行水景工程河道基础开挖的同时,部分木制景观平台的基础施工也在同步推进中。特别是位于景观工程的中央,还将建成一座体现熊猫文化的熊猫岛。”蜂桶寨乡党委副书记罗渝梅表示,为确保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工,负责新村重建的包村干部,无论天晴下雨,几乎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负责统筹协调施工现场各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记者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