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生态“含绿量”到发展“含金量”
□杨雪 乐敏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近年来,雅安市紧扣“双碳”目标,以生态资源为基底,探索出一条“生态资源资本化、绿色产业集群化、价值实现多元化”的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激活森林碳汇、大熊猫IP文创等生态资产,推动蒙顶山茶、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提质增效,逐步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资源禀赋:从“生态高地”到“价值富矿”的潜能释放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雅安的生态本底堪称顶级:境内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面积占比达 39.45%,42.7%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拥有亚洲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全球唯一的野生大熊猫科研基地。这样的生态禀赋,既是“国之大者”的责任所在,也是绿色发展的独特优势。
生态资源的价值聚合效应。雅安依托其独特的立体气候与复杂地貌,构建起世界级生态资源矩阵——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栖息着众多野生动植物,珙桐、大熊猫等国家级保护物种占比达一定比例,大熊猫国家公园年碳汇储量可观;从汉源阳光花海到夹金山高山牧场,显著的海拔差异孕育出茶叶、花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带,众多绿色有机农产品获得认证;坐拥丰富的水能可开发量与丰富的锂矿储备,形成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材料的双轮驱动格局,为生态价值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交通网络的生态协同效应。近年来,雅安累计完成交通投资超300亿元,构建起“东融成渝、西联康藏”的立体路网。值得关注的是,在交通建设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夹金山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扰动;雅叶高速雅安段科学规划多处动物通道,构建起连通生态空间“绿色桥梁”,有效保障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迁徙安全与栖息地完整性。这种“交通+生态”的建设模式,既打通了经济动脉,又守护了生态廊道。
现实挑战:从“生态存量”到“经济增量”的梗阻
生态资源转换瓶颈。雅安虽坐拥丰富的生态资产,但“资源沉睡”问题突出。以林农产品为例,宝兴县中药材、蒙顶山茶叶等初级产品外销占比较大,本地精深加工发展不足,导致大量附加值未能被充分挖掘;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碳汇储量可观,但碳交易规模在全省占比相对较低,生态资源向市场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尚未完全打通。
生态产业链条待完善。传统农业绿色转型步伐迟缓,众多绿色有机农产品中仅有少数实现品牌化运营;生态文旅过度依赖景区门票收入,诸如“熊猫主题数字文创”“森林康养课程”等体验型业态严重缺失,二次消费占比相对较低。清洁能源开发受制于储能技术短板,水电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弃水现象导致客观的能源损失。
生态红利释放受限。雅安94%的面积为山地,39.45%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42.7%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在有限的可开发空间内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清洁能源为例,雅安水电资源丰富,但储能技术和电网外送能力不足,导致“弃水”现象仍存在。
破局路径: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本”的转型
激活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链。以碳汇交易为重要突破口,在天全县试点“森林银行”模式,这一模式可将原本碎片化的林地进行集中收储整合,把分散的生态资源聚沙成塔,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IP,打造“貊貊星球”沉浸式体验基地,推出VR生态探秘、熊猫主题数字藏品等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带动二次消费,进一步提升生态资源的附加值;建设“雅安生态云”平台,整合卫星遥感、物联网数据,实现茶叶、中药材等绿色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溯源,使绿色产品的溢价能力显著提升,让生态资源在市场中更具价值。
构建绿色产业集群矩阵。在石棉县推进“矿山变青山”行动,引入光伏覆盖、余热回收技术,对传统的碳酸钙生产进行绿色化改造,不仅使生产能耗大幅降低,更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升级蒙顶山茶产业带,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和欧盟有机认证体系,推动蒙顶山高端茶品以高品质、高附加值走向世界;依托青衣江水能资源,布局抽水蓄能电站与锂电材料产业园,构建完善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支撑,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形成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新生态红利共享机制。设立“川西生态补偿基金”,将大熊猫国家公园门票收入按一定比例反哺核心区社区,让当地居民切实享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同时,试点“碳汇收益共享”模式,即将碳汇交易所得收益与农户共享,有效增加农户收入,激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推出“生态保护券”制度,将群众参与巡护检测、垃圾分类等生态保护行为转化为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康养民俗体验、有机农产品等,形成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生态产业研究院”,针对碳汇计量、自然教育等生态产业发展的紧缺领域,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为雅安生态产业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型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迈向“生态资源-绿色产业-全域共富”的价值跃迁
雅安的机遇,在于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质量”的系统动能。其挑战,在于突破“资源沉睡”困境,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转化模式。未来,雅安需以“生态保护”筑基,以“绿色创新”铸核,以“机制改革”破局,通过三链协同实现从“生态存量”到“价值增量”的质变。通过生态价值的多维释放,雅安正书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现代化实践,为全国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提供“雅安样本”。
(作者单位系中共雅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