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倡导文明 共建美好文明大院——雨城区上坝路社区绿洲路36号大院改造前后大变

来源:
2012-07-31 09:53
浏览:
收藏 打印

大院改造后一楼居民前的杂物清理干净,院落整洁

  更加优美文明的城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今年,按照“打造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则,我市对市区的602个居民院落进行了打造和整治。通过增设基础设施,改善大院环境,提升治安秩序,使大院文明环境整体提升,受到了大院居民的好评。

  作为雨城区东城街道上坝路社区人口居住最多的一个大院,绿洲路36号大院在雨城区率先开展示范大院打造工作。如今走进绿洲路36号大院,道路畅通、车辆停放规范,绿化基本成形、管理有序的居民大院呈现在眼前。大院的改造彻底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改造前:

  治安环境乱卫生环境差

  36号大院原本是一破产企业大院,有2000余名居民,除破产企业退休和下岗人员外,外来购房和租房人员交织。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基础设施差,一直存在人口多,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院内的私搭乱建、饲养家畜、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严重,再加上无门卫值班、无安全设施,偷盗现象经常发生。

  大院的治安环境和卫生的脏乱差现象,让绿洲路36号大院的居民不满意,也让大院管委会主任梅同全一直很头痛:该怎么治、该如何管,才能让居民有一个整洁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乱摆的杂物,这一堆、那一堆的。”梅同全指着一栋居民楼说,一些住在一楼的居民更是将自家的废弃杂物堆在了大院的道路上,使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狭窄,遮雨棚伸出来很长一截,显得更加凌乱。

  结合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5月上旬,大院围绕“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家园”的主题,开始了文明院落的打造工作。

  根据居民自治的要求,大院管委会通过多次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文明大院改造的重要意义。

  “首先应该把大院的环境搞好。”“是不是应该完善一下大院的值班室?”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走进每家每户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和调动大院居民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居民积极投身到大院改造工作中来,主动清理起门前杂物,拆除了公共区域私搭乱建的建筑。

  大院对原有的值班室进行了改造,增设了一套监控设备,保障居民的和谐生活。

  “在大院的改造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亮化(安装路灯,为民照亮)、美化(对墙壁粉白,安装防护栏)、硬化(对路面的硬化改造)、绿化(添加花草,美化院落)的工作。”梅同全说,围绕“四化”开展工作,文明院落的打造工作在6月下旬基本取得了成效。

  改造后:

  院落整洁和谐居民满意

  老院旧貌换新颜,一眼望去,整洁宽敞的道路,规范停放的车辆,优美舒适的环境。

  在这其中,大院硬化了600余平方米的道路,规划了50余个停车位,修建了100余平方米的停车棚,路灯24盏,修建花园300余平方米,维修公厕50余平方米,维修沟渠500多米,粉刷墙面300余平方米。还增设了公示栏、便民服务宣传栏,完善了大院管理制度和居民文明公约,完善了1个居民活动室和1套健身器材。

  大院的改造整治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大院管委会副主任王安德介绍,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对院落进行整治以后,居民看到了成绩,对现在的环境很满意。

  “以前的环境差得多。”25日,正在花园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的居民张先生说,改造前的大院脏兮兮的,遍地垃圾。夏天一到,不仅苍蝇、蚊子多,还会发出臭味。“以前还有养鸡、养狗的,乱得很。”身体一向不是很好的张先生说,他常常被鸡、狗叫声吵得睡不着觉。

  “一眼望去,眼前一亮。”刚从外面买菜回来的王先生谈到大院改造后的变化,大笑道。

  “在大院还没有打造之前,环境不是很优美。经过政府对大院的关心和示范打造,大院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居民徐廷芳表示,一走进大院,就可以感受到明亮宽敞的大院道路,不像过去,车子乱停乱放,走路就像穿小巷子,“改造之后,我们觉得视野看起很开阔,而且心情也比过去好了。”

  上坝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凌晓莉表示,绿洲路36号大院的前期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后期的工作主要是管理维护,“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文明院落的建设中,同时也积极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将一起努力,把雅安建设得更美丽。”

  实习记者 蒋龙华 记者 张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