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红军鲜血染沙场 如今 花儿映红新生活

来源:
2015-06-05 10:15
浏览:
收藏 打印

  1日,记者沿着中央红军当年长征的线路,从泸定翻越化林坪和飞越岭,来到汉源县三交乡境内的桌子山。

  80年前,红军在这里激战,出奇制胜,攻占了飞越岭,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80年后,飞越岭上,香海仙报春盛开,喜迎八方游客,为这里的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人气资源。

  历史的足印

  红军激战飞越岭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之后过冷碛、进兴隆,智取兴隆镇化林坪并进入化林坪。5月30日,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在石棉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右路军红一师二团全面总攻化林坪战斗取得成功。5月31日,飞夺泸定桥的红二师四团不顾连日行军作战的疲劳,从泸定出发经冷碛、沈村、兴隆龙巴铺、化林坪,赶到飞越岭下,攻打飞越岭。

  飞越岭是泸(定)汉(源)两县的山界,海拔近3000米。山顶有一隘口,称为飞越关,关北有桌子山,关南有马鞍腰。此关是泸定通往汉源、荥经之道,也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地。飞越岭地形险恶,不利于大队兵力展开进攻。

  6月1日清晨,红二师师长陈光和政委刘亚楼随红四团到飞越岭山脚下,亲自指挥战斗。以小股兵力偷袭,偷袭成功后,与敌拼杀。这时,从正面仰攻的部队也奋不顾身地向上冲,撕开敌人的防线,激战至深夜,敌人全面崩溃,红军出奇制胜攻占了飞越岭。

  这场战斗决定了中央红军下一步的北进道路,使中央红军脱离大渡河谷,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现实的新貌

  花开火了自驾游

  每年5月,飞越岭下,汉源县三交乡汉恩村境内海拔2800多米的桌子山上,数千亩盛开的香海仙报春花将大地染红。

  5月31日,三交乡永和村11组村民牟明和妻子一同步行30余分钟,到桌子山给自家养殖的30多头牛和马喂盐。

  “自从花开后,这里游客就多了起来。”这天,汉源县宜东镇的雷旋瑶带着10多个朋友一同上桌子山赏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因为红军当年长征经过这里,发生了一场战斗。”雷旋瑶说,我们都叫它“红军花”,这种花在飞越岭和桌子山有很多。

  三交乡桌子山上高山草甸拥有20平方公里的香海仙报春花原生群落,是迄今在雅安境内发现的最大报春花群落。因为开花时节五彩缤纷、清新幽香,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而红军曾在飞越岭激战,汉源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它们为“红军花”。

  花儿红了,也红了桌子山的旅游。

  “每年从5月初开始,每天都有上百人前来观赏,到周末时,山上的游客达到1000余人。”三交乡党委书记郝翔说。

  随着游客的增多,牟明和很多村民都为游客当起了向导。

  桌子山风景优美、植被丰富,是观光旅游的生态宝地。目前,汉源县已着手启动桌子山原始森林景区旅游开发工作,已组织相关旅游开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当地政府正积极完善通往山顶的基础设施。

  伟大的精神

  双手创造新生活

  带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红军战士踏上革命的征程。他们以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伟大精神,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占飞越岭。

  他们的胜利,源于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桌子山上,红色的香海仙报春花正如红军战士一样,坚强挺立,守护着大山。

  飞越岭下,村民们继承着红军精神,在山上喂养牛马,在大山里挖山货找药材,在土地上种植花椒……

  如今,“红军花”的盛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守护着这座大山的人们,传承着红军精神,继往开来,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记者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