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建设注入新动能——解析芦山“两化互动”发展路径
芦山县两会期间,县委书记范继跃(中)检查工业经济
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宜居宜业宜商
编前语
每一次产业的提升,都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全新动力;而各个城市演进历程,都为产业发展打上鲜明的“烙印”。
“两化互动”的战略决策,正好为芦山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发展中,芦山清醒地认识到:新
今年,是我市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破题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投资促进年”,新一轮“经济版图”重塑的大幕已经拉开。
顺应时代要求,芦山目标清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芦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近年来,芦山相继作出产业园区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部署,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同步推进产业再造、城镇重建,为“两化”互动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芦山“两化”互动的内涵在哪儿?围绕“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发展战略,芦山如何推进“两化”互动?
昨(22)日,芦山召开了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动员大会,宣讲“两化”互动行动方案,安排部署新
关键词点击 新
◇力争5年内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
◇打造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
◇力争3年内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5年内培育10家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5年内培育1-2个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3个以上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
“两化”互动发展,是促进芦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路径,而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是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抓手。
芦山将强力招商,增强新
一个“金点子”催生一项新产业,一项新产业支撑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工业园区呼唤一座新城。
芦山将着力提升“一园四片一矿区”园区形象,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平台,扩大入园企业投资规模,提高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增强入园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园区功能城镇化,力争将芦山县工业集中区打造为省级产业园区。重点拓展城北产业园区,以“一洞两桥”为纽带,将向阳安营坝小区、寇家坝小区和五星小区有机联为一体,高规格打造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
产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品牌创新则是生产力,是提升产品价值的有效
芦山,将在扶优扶强上下功夫,设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品牌战略,扶持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强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指导重点企业上市,培育和支持高成长性重点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直接融资。力争3年内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5年内培育10家以上产值过亿企业,1家产值过10亿企业;5年内培育1-2个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3个以上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
关键词点击 新
◇构建以旧城、滨江带、新城区为主体的宜居新城和以“一洞两桥”为纽带的产业新城
◇构建“一核、一轴、三支点”的特色城镇体系,打造特色产业城镇
◇高起点实施40个村庄规划,依托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构建“新农村综合体”
画一张新图,打造一座新城,考验的是决策者的决心。而如何在“旧图”上润色,实现新城与旧城融合,则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安居才能乐业。芦山深知,新
努力打造“产业新城与宜居新城”,着力构建“现代与古典结合,经济与文化结合,宜居与宜业结合”的现代城市综合体,是芦山推动新
芦山按照“3+1”主题功能区,围绕“三山两河四桥”建设框架,着力构建以旧城、滨江带、新城区为主体的宜居新城和以“一洞两桥”为纽带的产业新城,实现组团发展,有机融合。积极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构建,推进数字智能化管理,努力实现绿色城市、数字城市。
按照“极核带动、轴线推进”的思路,以县城为核心,以交通骨架为轴线,以大川镇、
高起点实施40个村庄规划,依托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构建“新农村综合体”,围绕产业布局新村,围绕聚集区发展优势重点产业,实现“一乡一主业,一村一品牌,着力打造个性突出、特色鲜明、优美别致的特色新村。
关键词点击
“两化”互动
【核心解读】
新
“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仅要让群众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也是群众享有成果的过程。”芦山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新城建设中,芦山围绕产业新城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就地就近完善商贸、服务、居住等城市功能配套。
在宜居新城建设中,芦山围绕老城、新城、滨江带三个组团发展,布局高端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商圈,提升商业内涵,实现产城一体。
不仅如此,芦山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还统筹考虑了产业新城建设,围绕城北产业新城布局一体化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构建产业新城与宜居新城直接相连快速通道,实现公共交通入园,实现产业新城与宜居新城的资源对接、共享。
加强城市管理,设立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健全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延伸,全域实现“四化”达标。
蓝图勾勒出美好未来,在这场“两化互动”共融的生动演绎中,芦山必将走得稳健而自信……
胡玉婷 记者 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