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熊猫:在雅安生活好悠闲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附近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内,许多大熊猫圈舍损坏,由于竹子来源减少,大熊猫口粮也相对减少,它们不得不被迫转移出去。
5月23日晚8点20分左右,经过近12个小时、3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6只来自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终于安全抵达我市碧峰峡熊猫基地。20多天过去了,它们的精神状态怎样?在雅安生活得可好?
6月3日,记者在碧峰峡熊猫基地看到,6只大熊猫正悠闲地享受着阳光、微风、美食……
碧峰峡熊猫基地
迎接6只大熊猫
地震发生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为了缓解卧龙熊猫馆熊猫“打堆堆”的尴尬处境,分批将部分大熊猫转运出去。被转移到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的6只雌性大熊猫分别为海子、乐生、网网、莉莉、华美和优优。
5月23日,6只大熊猫早上8点从卧龙出发,经小金,过宝兴,于当日晚上8点20分左右到达碧峰峡熊猫基地。
为了让6只大熊猫能够更好地在碧峰峡熊猫基地生活、成长,碧峰峡熊猫基地动管部部长罗波表示,当碧峰峡熊猫基地在接到接收消息后,就立即对竹子、竹笋、精饲料等熊猫喜欢的食物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让6只大熊猫一下车,就能吃到可口的食物。
由于雄性大熊猫有很强的领地意识,雌性和雄性大熊猫挤在一起,容易打架。为了避免打架,碧峰峡熊猫基地在大熊猫到来之前,已经将圈舍改成了内外圈,为远道而来的6只大熊猫准备了“单间”。
目前,由于活动场所的限制,大熊猫们只能轮流到活动场进行活动。下一步,碧峰峡基地将增加大熊猫的活动场所。“我们地址都已经选好了,将很快动工修建。”罗波说。
海子、莉莉逐渐适应新环境
早上10时30分,记者来到海子住的地方,它正悠闲地坐在树荫下吃着美味的竹子。
“海子刚来的时候,十分胆小。”海子的饲养员李晓燕说。刚到碧峰峡基地的第一个晚上,海子显得十分烦躁不安,在笼子和活动场所不停地走动,并拒绝进食。直到第二天,它才开始慢慢吃了些东西,但是食量一直很小。
第3天,当李晓燕再次进入海子的饲养房呼唤海子时,海子慢慢地靠近笼子的铁栏杆,用“手”接过李晓燕递过去的竹子,放进嘴里细细地嚼咽起来。“海子真乖,真听话……”李晓燕一边喂食,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海子的背,此时,海子显得十分温顺。
现在,海子的生活已经恢复了正常。
与海子一同前来的莉莉由于才2岁半,年龄比较小,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不足,加上从出生起,就没有离开过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刚到碧峰峡熊猫基地的一天多时间里,莉莉都十分怕生,躲着饲养员,只要声响稍微大一点,它就马上爬上树或者笼子的栏杆上,一直不肯下来。”罗波回忆说。
通过饲养员的悉心照顾,莉莉现在已经习惯了在碧峰峡熊猫基地的生活,每天安心地在碧峰峡熊猫基地享受着美食。
海归大熊猫华美适应性强
11时50分,当记者踏进华美的住处时,它正背对着笼子趴在地上。“它这是在纳凉呢,每到中午时分,它就喜欢将自己的整个身子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罗波说到。
此时,任凭你怎么呼唤它,华美也完全没有心思理会你。
据悉,华美是在美国历史上第一对大熊猫夫妇石石和白云生的第一个孩子。1996年,石石和白云从卧龙到美国,旅居圣地亚哥动物园,它们的孩子华美1999年8月21日出生后,成为自1990年以来在西半球诞生的首只大熊猫。2004年2月12日下午,华美在中美专家的护送下,乘坐飞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成为在中国境外出生回国的第一只大熊猫。
下午2时30分,当饲养员胡洪勤刚走到门口时,华美就一个挺身翻了起来,快步走向笼边,两只前爪抱着栏杆,眼巴巴地望着胡洪勤。
“小淘气鬼,就知道你饿了,快来吃吧。”胡洪勤一边说着,一边把鲜嫩的竹笋递给华美。有了食物,华美一点也不客气地大吃起来,并发出“吧哒、吧哒”的声响。
“吃东西要慢点,不然就不淑女了。”虽然胡洪勤不断地提醒着华美慢慢吃,但华美可管不了那么多,只顾着吃。
“华美刚来的时候,还是会害羞的,吃东西一般都是背对着人,现在可不是这样了。”胡洪勤不停地用手抚摸着华美。
华美刚到碧峰峡熊猫基地时,很有大将风度,一到住所,在笼子里走了一圈,就开始食用饲养员为其准备的食物。“不愧是坐飞机回国的‘小海归’,见过世面。”因为太能吃了,华美被基地饲养员们笑话了好几天。
由于华美的食欲十分好,从6月1日开始,它的精饲料已经从原来的2200克/天,增加到了2400克/天,分为6次喂食。至于大熊猫最喜欢的竹子,碧峰峡熊猫基地则是24小时提供。
如今,转移到碧峰峡熊猫基地的6只大熊猫的进食、活动量和情绪,都已经回复到正常状态。
记者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