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二中 托起汉源湖畔明天的太阳
汉源二中崛起在萝卜岗上
【引言】
这是一方文化古老、胜迹荟萃、物产丰富的热土。
这里是新、旧石器文明——麦坪文化、富林文化的发源地。
这里是中国西南民族走廊——汉藏、汉彝文化的交汇、融合处。
这里生机勃勃、激情洋溢,四季阳光灿烂,常年蓝天碧水。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黎州儿女世代生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谱写了重教兴学的壮丽诗篇。
伴随汉源湖畔新县城的迅速崛起,一所崭新的学校也拔地而起,成为新县城文化教育的标志。
这所学校,正是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汉源二中)。
在汉源所呈现的辉煌诗篇中,她为之抒写了不可或缺、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校概况篇】
现代学府
新县城矗立的文化地标
5月14日一早,从教多年的教师牟纯华像往常一样,来到汉源二中上班。
朝阳,翻越过汉源县境内的龙塘山,照耀着汉源湖,湖面波光粼粼。新县城的建筑倒映在湖水中,映出它们别样的脸孔,而汉源二中校园内的孔子雕像和校门前的石牌坊也在阳光下交相辉映……
这样的美景,将牟纯华的思绪带回到五年前。
5年前,友爱坚强的汉源二中人经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汉源二中也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抗震救灾模范集体”,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在灾后重建和学校搬迁建设中,汉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划拨县城最好的地段,投入巨资近3亿元,按照“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来倾力打造一所全新的汉源二中,使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汉源二中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为新中国成立后汉源下半县第一所中学,承载了汉源下半县人民的兴学之梦。”牟纯华说。
1961年,年轻的汉源二中就曾代表教育系统出席全国群英会。
随后,汉源二中人更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先后荣获“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科技示范校”、“四川省民主管理学校先进单位”、“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雅安市首批示范高中”、“雅安市文明学校”、“雅安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
一代又一代汉源二中人薪火相传,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如今, 原汉源二中和老县城随着瀑布沟水电站的建设淹没在碧波之中,萝卜岗已经成为汉源县的新县城。桥桥路路贯通新城交通,屋屋楼楼撑起汉源天空,萝卜岗雨后春笋般“生长出”一座座新的建筑,令历史悠久的汉源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在新县城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面貌全新的汉源二中。
这所学校,在汉源县城中心地段——江汉大道三段一号,学校占地面积约220亩,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进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矗立在中轴线上的孔子雕像。雕像两侧是一幢幢坚固而漂亮的新教学楼……
翰墨飘香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科艺楼,配备一流的实验楼,一幢幢现代化建筑巍然耸立,交相辉映。
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干净卫生的环保食堂,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环保健康、省内一流的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标准全新的运动场所让师生享受了运动带来的乐趣。
文化墙、读书角、思源广场、至圣先师孔子像等自然文化景观,让校园既具有古典书院的幽静典雅,又有现代学府的恢弘气派。
“汉源文化在这里体现,汉源精神在这里呈现……”牟纯华的心声,代表着众多汉源二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想法。
【教育教学篇】
【教育篇】
亮剑精神
汉源二中教育人的信念
校园里,三角梅开得正艳,刚种下的各种树木正在茁壮成长,不久就会绿树成荫。
教学楼内,15岁的李佳露和70多个教学班的4400余名师生,正在书海中奋战。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二年后,能像其他师哥师姐一样,再次创造二中的辉煌。” 李佳露是高一·一班学生,今年是她在汉源二中求学的第四个年头。在汉源二中,众多光荣历史和辉煌成绩,激励着像李佳露一样的众多学子。
作为汉源县的“窗口学校”,汉源二中具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汉源县先后有7人考取清华、北大,其中有5位就出自汉源二中。
近几年来,即使学校在边施工边教学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依然稳步提升。
2012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一次性上线人数达308人。
近三年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在中考全县前100名中,连续三年居全县第一。
“汉源二中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学校,也是一所充满希望的学校。”李佳露觉得,她选择了汉源二中,“就意味着选择了成功!”
良好的成绩,来自学校众多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汉源二中的发展,是与学校多年积淀而成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更是当代汉源二中人秉承传统、兢兢业业、执着追求的结果。
“我们学校的教职员工们,都秉承着‘亮剑精神’,勇于在艰难的教学环境里开创辉煌!”该校校长叶涛介绍说。
亮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团结的力量,是一种气魄。 一个有魄力的果敢领导者,才能带领团体无惧无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著。
管理是生命,管理出效益。汉源二中领导集体精诚团结、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民主、科学、高效。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成败。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党总支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工会教代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学校行政班子建立起高中部、初中部两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实行“分层管理,条块结合,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强化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抓住一切机会,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
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对教师实施动态考核、动态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示范效应,使投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追求成为全校教师的职业愿景。
……
亮剑精神,不但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
从管理层到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以亮剑精神,为汉源教育,一起朝着阳光奔跑,拥抱成功的太阳。
半个世纪筚路蓝缕,五十余载桃李尽香。
根植于黎州沃土,吐纳着时代气息,成千上万学子为了梦想聚合在这里,又从这里走向全国各知名高校。
汉源二中一流的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汉源二中人的奋力拼搏下,汉源二中已成为众多学子谱写人生传奇的求学殿堂。
学校教学质量年年攀升,高考上线人数屡创新高,更有夏萍、潘志伟、李学军、卿太祥、李焱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
近7年,学校年年在高考中获取汉源县高考文理科第一的好成绩,其中2006年、2009年均夺得雅安市文理科高考第一名。
2012年,学校又取得高考理科市第一、第三,文科市第四、县第一的佳绩。
【德育篇】
乘风破浪
迎接新挑战
四年的求学路,让高一·一班15岁的任韵霖感受到汉源二中的变化,也让她在这所学校接受着德育的教育。
从初一到现在,任韵霖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和同学们在校园内的行为,都要受到班级公约、宿舍公约、自习公约、文明公约的约束。
还有班级评比制、值周班长制、竞争上岗制、人人岗位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的每一言行,都代表着汉源二中的形象。所以,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我们都会以一个汉源二中学生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任韵霖说。
五年的转变!在碧水映照,鲜花盛开的汉源二中校园内,任韶霖和同学们已经从被人约束,变成自我约束。
对于汉源二中学生来说,今年市级研究课题“自主管理成长模式”的推进,让他们体会到自我约束的快乐、进步成长的快乐、学生发展的快乐和人际交往的快乐。
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心语室”,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化解、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育人德为先,无德万事空。
“汉源二中围绕着德育工作目标,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以学校德育处为主导,班主任、校团委、学生会为龙头,班级教育为主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有声有色的、扎实有效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 五年的教学经历,也让从泸州到汉源来从教的杨平感受着学校变化,接受着德育的洗礼。
对于杨平、任韵霖等汉源二中的众多师生来说,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参与每年的校园艺术节和田径运动会。
校园艺术节,是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高雅的艺术播洒整个校园。
田径运动会,是一个张扬青春的舞台,让学生以更强健的体魄迈向未来。
艺术节和运动会的基础,来自于师生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多彩的校园文化。
文学社团、校园广播站、课外兴趣小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书画展、朗诵会、文艺汇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5月14日,在汉源二中的操场上可以看到,师生们正在操场上排练节目,练习队形……
“今年7月下旬, 2013年四川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甲组)将在我校举行,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锦标赛,是汉源二中继成功承办汉源县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后的又一次大型盛会,也是建国来汉源县承办的最高规格的体育赛事。
届时,来至全省21个市、州的带队领导、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等1200余人将参加本次体育盛会。
“运动会的举办,必将有力地促进我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开展。”该校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展示汉源二中风采的机会!”
【校长专访篇】
共铸汉源二中新辉煌
不容易啊,到现在为止,汉源二中基础建设已基本结束,各种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借去年汉源县教职工运动会和汉源县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汉源二中举办的东风,极大推进了学校建设的进程,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全体师生凝心聚力,成功举办了这一会一节,展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硕果,汉源二中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评价。
机会垂青于准备,今年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将在我校进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建设单位大力支持,学校各项升级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相信汉源二中的校园会更加美丽、汉源二中人会给县委、县政府一份满意的答卷,汉源二中人会让汉源在全川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移民外迁,生源数量、质量在地震后下滑严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汉源二中人迎难而上,敢于发挥亮剑精神,努力拼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近年来都得到社会的好评。
目前高三、初三都正在全力以赴、积极备战,相信今年我们会取得比过去更加优异的成绩。
质量,是立校之之本,是学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汉源二中办学近六十来,以过硬的教育质量取信于社会。严格办学、严格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学校的健康、积极、快速、可持续发展。
数十年风雨阳光路,几代人奋斗拳拳心。
满怀理想的莘莘学子,带着憧憬走进汉源二中的校园,然后带着灿烂的笑容从这里走向了高等院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汉源二中全体师生,真诚与大家一道,与时代同行,共同铸造汉源二中新的辉煌!
众志成城谋发展,紧锣密鼓续新篇。
借省文明县城创建和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努力建设区域教育强县”的战略契机,作为汉源的窗口学校,汉源二中的近期目标是创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奋斗目标是创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汉源二中有信心,有能力,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师资雄厚、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区域名校。 记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