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就业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2025-02-19 09:48
浏览:
收藏 打印

线下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填写个人信息

就业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就业稳,则本固、邦宁、心定、民安。

2024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决策部署,突出“政策引领、劳务输出、载体带动、培训赋能、公岗兜底”五个着力点,构建起“五位一体”就业帮扶新格局。

2024年,我市脱贫人口累计务工就业人数为3.82万人,落实51家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补贴37.5万元。

“留一批”+“送一批”  端着“饭碗”找群众

“我现在能照顾家里,每月还有工资可以拿,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2月18日清晨,雨城区望鱼镇四方村脱贫户郝德伟正拿着扫帚打扫村里的道路,开启一天的清洁工作。

几年前,郝德伟突发疾病后,便一直没有外出务工。“每年年初是最着急的时候,大家都外出务工,自己却无法出去。”郝德伟说,他时常想,要是有一份家门口的工作就好了。

对于像郝德伟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来说,一个岗位意味着一份稳定收入,也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有了保障。今年2月初,郝德伟的“就业目标”实现了,因为人社部门帮他安排了乡村公益性岗位,他得以正式上岗。

在我市,像郝德伟一样在乡村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脱贫人口远不止一个。

2024年,我市统筹开发保洁保绿、灾害监测、卫生防疫等乡村公益性岗位,端着“饭碗”找群众,安置5668名脱贫劳动力,并发放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3814.2万元。

为了让困难群众端稳“饭碗”,我市人社部门不仅“请进来”,还“送出去”,积极为农村劳动力和企业搭建桥梁。我市扎实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强化“季节性”务工服务保障。近年来,我市与重庆江津、成都邛崃、绵阳梓潼等33个地区建立跨地区劳务协作机制。

2024年,我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2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4.6万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39万人次。

“技能培训+扶贫基地”  稳住“家门口”的幸福

近日,走进荥经县兴恒康康养服务有限公司,几名脱贫人口正在后勤、护工等岗位上有序忙碌着。

“我们是认定的就业帮扶基地,带动了当地近6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还有几名脱贫人口。”该公司负责人王兴伟表示,这些岗位的工资都在3000元至5000元不等,解决了不少群众的就业难题。

用一个个产业基地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是我市“稳就业”答卷中的亮点。

近年来,我市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分级分类推动各类就业帮扶载体转型升级。此外,我市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基地认定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加快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服务保障脱贫劳动力短期、灵活等多元化就业需求。

目前,全市有帮扶车间(含帮扶基地)38个,新认定6家就业帮扶基地,吸纳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421人,落实奖补59.57万元;建成运营8个零工市场。

“一技在手,工作不愁”。我市结合产业发展、地方特色和脱贫劳动力培训意愿,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茶叶加工等培训,打造雅州茶师、欣艺家政等劳务培训品牌,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2024年,全市共有1866名脱贫人口参加技能培训,训后实现就业689人。

“送出去”“留下来”“稳得住”“兜起来”,我市正在不断拓宽和完善困难家庭就业增收“立交桥”。

如今,一个个就业岗位如同一辆辆承载着希望的快车,搭载着群众更好地实现致富梦想,向着幸福小康新生活大踏步迈进。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