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婿想到崇新村当农民——记宝兴县陇东镇崇新村新农村建设
这里,不经意间会发现国宝大熊猫生活的足迹。
这里,漫山遍野的中药材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里是宝兴县陇东镇崇新村,2010年,被市上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省上命名为“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依托传统
创新发展立体农业
早在几十年前,种植中药材就是崇新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如今,崇新村以种植中药材为依托,在矮山一带林下养殖绿壳蛋鸡,在山上田边地角放置养蜂箱,把产业链从地上延伸到空中。
崇新村地处东拉山大峡谷景区入口处,风景秀美,该村在发展立体农业的同时,着力打造中药材观光旅游基地,探索出“林下种养、林上飞蜂、沿途参观、随处采买”的立体农业模式。
在采访途中,记者发现崇新村大多数村民都不在家,村里格外安静。崇新村村委会主任李万忠欣喜地告诉记者,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中药材,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大家都进山去挖药材去了。
据了解,2008年前,崇新村所有药材都是靠“串串”收购,价格由“串串”决定,为改变这种局面,崇新村在2008年成立新兴中药材合作社后,药农开始抱团营销。宝兴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进中药制作销售企业,采取最低保护价方式进行订单式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链条日臻完善,崇新村村民逐渐脱贫致富。
美丽山村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产业链在逐步完善,崇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改善。崇新村有6个村民小组,145户村民。地处海拔1500多米的山区,由于受到地形限制,村民的房屋大多零星散布,并不集中。在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却建起了上万亩的中药材基地。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为了将这些深山里的“宝贝”送下山,崇新村硬化公路8.3公里,平坦的水泥路直通药材基地。
风貌塑造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东风”也吹到了大山里的崇新村。“我们村真是有了大变化,路修通了,环境变得更加好,连我们自己家都新建了花台,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一说起村里的变化,崇新村三组村民高进琼十分高兴。
作为崇新村的女婿,从成都来探亲的盛忠建也爱上了这里:“跟外面比,崇新村风景优美,空气很好。现在大家都栽种中药材,也能增收致富,我都想在崇新村当个农民了。”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崇新人正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摆脱“贫穷的帽子”,走上致富的道路。
实习记者 卫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