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大门里的人们 与大熊猫为邻

来源:
2022-07-09 08:31
浏览:
收藏 打印

共享生态家园  郝立艺  摄

《山海经》是一本志怪古籍,它的注释中清楚地记录着:“邛崃山,在汉嘉严道,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众多的史料和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邛崃山、汉嘉严道就是现在的荥经县,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荥经的神奇,在于其厚重的历史。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就出生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荥经的神奇,在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荥经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距成都2个小时车程。邛崃山和大相岭在这里交汇,雅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荥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向西南的锁钥和咽喉,更是连接攀西康藏的桥头堡。

荥经的神奇,还在于其境内群峰迭起,绿水环绕。这里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0.3%,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达4万个每立方厘米,是康养旅游的绝佳圣地。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360度观景平台——海拔3666米的牛背山,有世界第二大的“桌山”——瓦屋山,还有千年古寺——云峰寺。

而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片神奇的山水之间还悠然自得地生活着两大国宝——大熊猫和珙桐。

2017年,这片神奇的土地,被纳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南大门。

荥经县龙苍沟镇的民宿村落  郝立艺摄

迎接新的挑战

荥经幅员面积1781平方千米,其中近50%的面积纳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按照规划,公园核心区内不允许有人为活动,“猫”进人退便成了矛盾的焦点。

故土难离,故人难别!如何让发展与保护相协调?这需要当地村民的付出,更需要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工作人员的智慧。

廖杨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稚气未脱的脸上时刻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他时常告诫自己:“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对待拆迁户就像对待亲人一般。”

在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大门拆迁工作的时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讲政策,语重心长地讲道理。渐渐地,他从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小青年,变成了一个能说会道、群众喜欢的业务骨干。

廖杨清楚地记得,2018年12月,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银山组最后一户拆迁户签完合同时,深邃的夜空已经挂满了繁星。他辞别了好意挽留他休息的拆迁户主,迎着刺骨的寒风,冲到门外,一屁股坐到冰冷的石头上,激动地掏出手机,隔着屏幕轻轻地亲了一口刚刚出生的孩子的笑脸,并深情地说:“孩子,对不起!在你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爸爸没能陪在你的身边。”此时,他躺在冰冷的地上,仰望星空,泪水打湿了双眼,或许这行热泪是淡化他心中愧疚最好的良药。

年近70岁的困难户王富江是银山组一名聋哑人,也是银山组众多拆迁户中的一员,他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妻子和残障的儿子,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可没有想到,拆迁工作刚刚开始,王富江便反复利用手语和肢体语言与家人沟通,以求得家人对此事的理解和支持,直到自己累得举不起双手,连端杯子喝水都十分困难。

搬迁的那一天,王富江将妻子背在背上,牵上儿子,迈着沉重的双脚,依依不舍地走出家园。“我虽然天生聋哑,可我的心里是亮堂的。”这是王富江用木炭写在门框上的一行字,字体歪斜,却让人感动。

性格粗犷豁达的李虎林是银山组的能人,他靠着敢打敢拼的冲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煤矿、建电站,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还被推选为发展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给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让路,他作出一个决定。当他伸出那布满厚茧的手,颤抖着按下爆破按钮,炸毁自家厂房时,他的心在滴血。大半生心血,顷刻化为乌有,他忍不住涕泪涟涟,泣不成声。

而当他看到清清的河水,重新流进那干涸已久的河道;当他看到那片曾经被蹂躏得千疮百孔的山坡上,树苗在茁壮成长,五颜六色的花朵尽情绽放;当他听到机器轰鸣声换成了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此时的他才完全释怀:原来自己做出的牺牲,居然有这么重大的生态意义。

荥经人民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牺牲精神令人感动,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大门建设中,共计关停水电站6座、矿山7座,搬迁村民1003户2852人。数字背后,是荥经人顾全大局、令人敬佩的形象。

大相岭绿意盎然  宋心强  摄

真正的金山、银山

发展村金山组和银山组都处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过去,这里的村民们靠采笋子、采药、伐木、挖煤而发家致富。无序的开发,让金山、银山一下子变得满目疮痍。山林秃了,河水枯了。村民们渐渐觉醒——再也不能这样对待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了。

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大多数村民放下伐木的斧头,拿起厨房的菜刀;脱下上山打猎的外套,腰间系上漂亮的围裙。一个个地地道道的跑山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乡村旅游的创业人员。

如今,发展村成为整洁、干净、鲜花盛开、流水潺潺的旅游村。一家接一家的旅店餐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生意兴隆。柜台上,电话铃声不断。老板说:“平时还能订到房间,节假日天天爆满,一床难求。”

“老板,再来一份老腊肉,这山里的老腊肉太香了;再来一份炒鹿耳韭,养身又健胃。”胡太勇忙碌的身影,伴随着游客们此起彼伏的喊声,在厨房和餐厅之间来回穿梭,就像是在油菜花间忙碌的蜜蜂一样。

和大多数村民一样,金山组的胡太勇以前也是一个靠山吃山的跑山人,伐木、打猎、采笋都是一把好手。粗通厨艺的他,通过政府组织的几次厨师培训之后,便走上了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农家乐的老板兼大厨。

有变化的岂止胡太勇。当年腼腆害羞的妇女们,都穿上了时髦得体的衣服,说起“椒盐”普通话(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大大方方地走向了前台,招呼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周坪组的陈莎以前是一个只知道埋头种地、养猪的农村妇女,和陌生人说一句话都会脸红。现在的她经营起饭店,笑容总是挂在脸上。店里每天都游客爆满,数十桌客人被她安排得妥妥贴贴,报菜名、摆碗碟、叮嘱厨师,一切井井有条。见客人个个吃得赞不绝口,她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为什么荥经会不断招来回头客?这里的环境太好了,用富含氧离子的空气给游客洗肺,再用山野间的野菜给游客养胃,最后用山里的清水,给游客泡上一杯清新的茶,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一处世外桃源。

据统计,在这片“金山”“银山”脚下,有近100家农家乐(民宿)先后开张营业。

李虎林指着大山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们介绍说:“这一片曾经被我们‘糟蹋'得一塌糊涂的山林,正在一步步地蜕变,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开展野外巡护  宋心强  摄

大相岭,显示青春力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定以后,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摇身一变,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家公园。原有的体制和管护队伍无法满足现在科研、管护的需要,于是一张张情真意切的“求贤令”从这里飞出去,撒向四面八方,落到一个个有志青年手中。

付明霞来了,她用自己曾经穿着高跟鞋的纤纤双足,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这位曾经听见老鼠躁动都不敢睡觉的乖乖女,在巡山的过程中,居然可以在噪音震天的电机房旁酣然入眠,也可以在山风呼啸、大雨滂沱的野外通宵达旦地坚守。

她从零开始,着手建立起当地的野生大熊猫数据库,为恢复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的繁育、野化放归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她已经完全融入这片青山绿水之中。

宋心强来了,他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详细地记录了公园建设的每一个画面,记录了每一只小动物灵动可爱的瞬间。他的梦想是要让每一名参观者都能通过他的照片,不知不觉地爱上这美好的大自然。

记得有一次,为了捕捉羚牛到湿地饮水的镜头,他冒着漫天的大雪,戴着伪装在一片湿地里不吃不喝潜伏了6个小时。当他成功地捕捉到精彩画面之后,才发现自己浑身冻得僵硬,近于虚脱,已无法正常行走。因为相机不能打湿,他将相机装好,背在背上,在雪地里连滚带爬地折腾了好久,才找到来接应自己的同伴。

2017年下半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大熊猫野放研究。这是带探索性的“人工辅助软放归”,能够对放归个体实施长期野外监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侯蓉研究员来了,齐敦武博士来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也来了。

齐敦武博士曾只身一人,深入放归地,切身感受当地的自然条件,为大熊猫的野化训练物色最为理想的场所。

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南大门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共建共管共享的村庄,探索并总结出新的经验,国家公园(NationalPark)+政府(Public)+在地居民(Local)的“NPL”社区建设机制正逐步走向完善;森林探索学校的创建,既为青少年提供了玩中融学的场地,也为课外教育拓展了思路。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更是荥经最大的IP。我们坚信,大熊猫国家公园就是我们从绿水青山转化到金山银山的平阳大道。 

  郭科伟/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