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人民法院:审理买卖合同纠纷 维护公平交易秩序

来源:
2025-10-15 10:07
浏览:
收藏 打印

□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李晓明

近日,天全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一起涉“京东白条”信用赊购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依法判决A(化名)支付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货款22800.84元。

高额订单引发“盗用”纠纷

2021年10月,A与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签订《白条信用赊购服务协议》,约定A可以采用信用赊购的方式购买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在京东商城销售的商品、服务,信用账户、密码和数字证书是识别A身份及指令的有效标志,所有使用A账户、密码和数字证书的操作即为A的操作行为。

2022年11月,A的账户从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处下单赊购手机四部、手表一块,合计22800.84元。物流信息显示,五样商品的收货人均为A的“亲属代收”。货物被收取后不久,A打电话给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称五样商品非本人购买,是他人冒用了其账号。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告知A报警处理,A既不报警,也不支付货款,双方发生纠纷,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起诉,要求A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用户有保管义务,需依法付款

天全县人民法院法官审理认为,A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长期使用网络购物平台,理应知晓其账户登录密码的重要性,并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即便A的账户确实被他人冒用,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已明确告知A报警处理,但其没有采取有效的维权方式,基于双方关于“A账户、密码和数字证书的操作即为A的操作行为”的约定,其与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之间成立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关系,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已依约完成商品交付义务,A即负有支付货款的合同义务。

同时,该法院法官审理认为,合同双方均负有及时止损义务,根据公平原则,对北京B信息技术公司要求的违约金依法不予支持。

数字时代需树立“风险共担”意识

天全县人民法院法官表示,在数字化时代,电子身份即为个人信用的延伸,用户对自有账户负有妥善保管与风险防控义务。

该法官提醒广大网络平台用户,要进一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密码安全性、定期检查账户异常,避免因账户被冒用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

同时,网络买卖交易中,平台、卖家亦需对异常交易保持合理注意,不能因一方违约和异常就放任损失扩大。该案裁判树立“责任共担、风险共控”裁判标准,有力促进网络交易更趋理性和公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