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撬动绿色发展——2021年我市绿色金融取得新突破
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
回眸2
作为全省5个绿色金融试点之一,为推动全市实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金融系统建立起了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绿色金融试点取得新突破。
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市建立起“政府主导、机构主推、部门协同、县区落实”的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工作推进会。先后出台《雅安市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意见》《雅安市贯彻落实推进“5+1”绿色产业金融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2
同时,我市建立了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将绿色金融纳入《2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推动绿色金融试点取得新突破
在信贷支持方面,在人行雅安中支指导下,全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支持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推动绿色金融试点取得新突破。
“产品创新+项目对接”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雅商行、农行雅安分行积极对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项目,分别匹配“履约保函”和中长期项目贷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9000万元的保函和15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农发行雅安分行创新“金融+生态+产业”金融服务模式,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提供期限15年、授信额度18750万元的信贷资金(截至2
雅商行创新推出“财政奖励+税收返还抵押贷”,发放3.6亿元的贷款,支持铜产业循环发展;工行雅安分行以特许经营权(发电售电收入)及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为抵押,
“绿色再贷款+产品创新”实现碳减排业务发展。2
我市印发“减碳贷”实施方案,以财政贴息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为支持,通过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独立审贷、专业运营、精准支持”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贴息后贷款利率不超过4.5%的信贷支持,实现将贷款投向绿色、低碳、减排等市场领域,促进辖内绿色信贷的发展。
“政府引导+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在人行雅安中支推动下,名山区出台《雅安市名山区加快推进茶叶加工企业转
“绿色信贷+碳汇交易”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金融机构通过发放6.5亿元绿色信贷,支持中国·雅安大数据中心通过多环节的建筑、楼面、热处理的低能耗处理技术,达到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并于2
“绿色担保+PPP模式”助力民生环保项目建设。市担保公司率先在全省对绿色项目担保费率降至1%,针对环保PPP项目创新采用收费权作质押为其提供担保,解决项目融资难题。此项目于2
“信息披露+碳资源综合利用”探索绿色金融转
拓宽服务渠道
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
强化银企信息共享和融资对接。我市率先在四川省建立雅安市绿色金融企业库和项目库,将绿色企业和项目的相关信息在“四川天府信用通”平台发布,提高融资信息及时性和精准性。积极筹备省级金融机构“雅安行”暨绿色金融发展政银企融资对接会,筛选包括污水处理、河堤整治等项目107个,促成融资金额376.3亿元。
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人行雅安中支创新建立“再贷款+绿色产业+绿色企业”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新模式,按照“一县一品、一地一牌”的工作思路,督促金融机构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创新“茶香贷”“椒香贷”“农E贷”等信贷产品对接新
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建立1亿元雅安市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8250万元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基金+担保+银行”模式,分担贷款风险,撬动信贷资源流向绿色科技领域。
加大资本市场支持绿色发展力度。成功发行3.48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专项支持绿色项目,先后推动正兴玉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绿色企业挂牌新三板,71家绿色企业挂牌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推动A股企业雅化集团发行8亿元债券、定向增发15元股票,均用于绿色新能源锂电等项目建设。
完善便利化绿色金融服务。依托天府信用通等平台,搭建专项应用场景,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银行+征信+担保”的绿色企业信用贷款新模式,提高企业融资便捷性、高效性。加强对涉外企业的筛选培育,强化“科技赋能金融”作用,依托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对出口支付业务审核、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核验提供快捷服务,缩短业务流程。
由雅安
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