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爱困在时间里的老人 点亮记忆之光
走进社区开健康讲座,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为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积极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日,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来到雨城区大兴街道顺路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堂关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
正确认识阿尔茨海默病
这一场健康讲座,由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晓亮主讲。讲座中,胡晓亮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规范化治疗,重点介绍了此类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 的有关常识。为了让现场居民更加清晰地了解疾病,给予科学的健康指导,胡晓亮举了老人们身边的例子,“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突然想不起熟悉人的名字,忘记自己是否关门、关灯之类的情况呢?”
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失智症,通常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年痴呆”。根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8亿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800万至1000万人不同程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失智症已经成为老人第五大死亡因素。”胡晓亮说,患有这种疾病的老人到了晚期,会有多种并发症,导致老人出现感染、营养不良等症状。
积极应对阿尔茨海默病
在胡晓亮所在的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二科,大部分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防止老人们病情快速恶化呢?胡晓亮说,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都不可少。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入院后,会由医生、护士及护理员组成的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三位一体的护理小组对患者实施身体、心理、生活“全程式”护理。医生们除了会给予患者药物治疗,还会对入住老人从营养膳食到生活起居制定量化服务标准及一系列非药物治疗措施。科室开设了影视厅、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等功能室,并开设多个老人兴趣小组,“每天定时的健康操、室外活动、书画练习、手工活动,不定期的节目表演等都是医院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让入住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胡晓亮说。此外,医院还有小丑医生、玩偶疗法、游戏疗法、音乐治疗和语言疗法等特色治疗。
时刻关注老人的情况,提前发现老人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并做好预防措施,找到正确的方法与老人沟通都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忘记吃饭、不愿意吃药、不知道洗脚水冷热、反复询问等情况都会出现在患者身上,而我们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和耐心。”老年医学二科护士长巫高美讲出了与患者的相处之道。
在医疗机构住院的老人有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那么居家老人又该怎么做呢?
“家人应该时刻注意老人的情况,如果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性格变化、情绪低落等早期症状,应及时带老人到医疗机构做失智量表评估,做头部影像学检查。”胡晓亮说,早发现、早干预是延缓失智症恶化的最佳方式。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定期体检并做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管理。
老人在平时要勤于动脑,多学习,如看报读书、下棋、看电视、听广播、听音乐、书画、做手工等,特别是与人交谈讨论等,都可以帮助保持和增强记忆功能与智能。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虽然尚不明确,但大多会出现大脑退行性病变。在致病因素中,遗传和环境因素需要首先考虑,环境不单指老人生活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精神世界。缺乏交流的环境对老人的脑功能会有很大影响。”胡晓亮说,无论是住院老人还是居家老人,家庭和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综合干预老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速度。
如果老人已经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家属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老人的安全,可以为老人佩戴定位手环和防走失牌,在家中安装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居家老人用火、用电、用气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旦老人的病情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建议尽快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胡晓亮说。 本报记者 鲁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