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救援冲在前——记“见义勇为”模范集体三九公司抗震救灾小分队

来源:
2016-05-27 09:06
浏览:
收藏 打印

  人物档案

  卿召华、杨伟、高磊、胡世平、吴俊杓、周磊、程伟、曾圣辉、王顶松、张伟、代建杰、张一凡、芦旗。这13人,是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抗震救灾小分队的成员,其中大部分为退伍军人,也是雅安陆军预备役战士。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他们迅速奔赴一线,夜以继日地奋战5天5夜,在血与汗的考验中再现军人本色。

  该小分队先后荣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川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2014“四川好人”等荣誉。

  今年,他们被评为“感动雅安”见义勇为模范集体。

  人物故事

  2013年4月20日8点零2分,灾难突袭。

  震后,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立即向市委、市政府请求,愿意派出公司抗震救灾小分队加入救援队伍,奔赴震中执行任务。与此同时,13名队员迅速集结。

  从公司发出通知到所有人员集结完毕,小分队仅用了不到30分钟。这支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洒下血汗的抗震救灾小分队,再次向震中挺进。

  一路余震不断,常有碎石飞落,道路时时拥堵。虽然心急,但卿召华仍不断提醒司机注意安全,“我的首要任务是把队员安全带进震中,参与抗震救灾。”

  绕远路、穿小道,一路排障一路前行,几经周折,小分队在下午4点前到达震中。

  在震中,小分队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清除一处路障。

  为了让前来救援的大型车辆顺利通行,缺少工具的队员用双手搬运道路中间的碎石、瓦砾。到晚7点,这段道路的交通陆续恢复。

  接着,他们又投入救援工作中:救治受伤群众、搬运救灾物资、搭建帐篷……这一天,队员们的双手,皮肉都磨烂了;余震中掉下的砖瓦,让所有人身上都“挂彩”了。

  深夜,累了一天又缺少食物的队员饿着肚子在河滩上扎营,一边警戒着上游水电站堰塞湖的动静,一边短暂休息。看看手机里的家人照片,队员们度过进入震中的第一晚。

  第二天清早,食物依然短缺,但救援工作必须进行。

  小分队接到进山搜救的命令后,立刻出发前往救援地,“地震后,山体松动,如果发生余震,道路松塌,大家都会掉到山沟里。”

  小分队中,年龄最大的是55岁的队长卿召华,年龄最小的是几位90后小队员,刚满20岁。“太危险了,让娃娃些先撤。”卿召华和副队长杨伟商量。但一位小队员急得哭了起来,“我不走,就算是死,我也要留下来完成任务。”

  在生与死的考验前,没有人退缩。

  震后,大多数房屋成为危房,但生活必需品还在屋里。不少群众往屋里跑,想搬出贵重的物品。

  “危险,不能进去。”队员们在危房外拉起警戒线,询问群众需要什么物资、大概摆放在什么位置后,刚才还喊着“不能进”的队员,冲了进去。

  “余震不断,危房随时可能坍塌,群众不能进去。但我们是军人,又是党员,我们不上,哪个上?”卿召华说。

  在震中救援的5天5夜,队员们守望相助,不辱使命地超额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受到雅安预备役团的表扬。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山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