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关注雅安春茶市场 向全国消费者展示雅茶之魅
19日晚7点28分,CCTV-2《消费主张》栏目播出了“春茶消费市场调查”主题节目,镜头瞄准了雅安蒙顶山茶。
蒙顶山茶到底因何得名?黄芽、甘露、石花、毛峰……形形色色的茶叶到底如何分辨?今年春茶价格的上涨到底为哪般?全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茶叶鲜叶怎样区分?以茶入宴,哪种吃法最营养健康?
带着一系列问题,《消费主张》栏目记者走进名山,一探究竟。
探访茶市
蒙顶山下寻好茶
节目一开始便提到,蒙顶山茶因产于四川雅安蒙顶山而得名,是一个区域品牌。这里的茶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央视记者用镜头,为观众揭晓答案。
“春茶上市之后,每天天刚蒙蒙亮,位于名山区的蒙山茶叶市场就已经人声鼎沸了。”节目中,茶商曾志东向央视记者介绍。曾志东每隔一天就会到茶叶市场走一圈,一方面收购品质好的茶叶,一方面了解价格行情。
曾志东提到的蒙山茶叶市场,是全市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农、茶商的交易热情很高。
“春茶上市之后,交易繁忙,一直要持续到10月份国庆节前后。”曾志东说,由于今年春茶采摘期间降雨较多,不利于鲜叶采摘,所以茶叶的价格比较高。
在茶叶市场内,甘露、石花、黄芽、毛峰……各种茶叶应有尽有。
曾志东向央视记者介绍,蒙顶甘露曾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卷曲形绿茶的代表,也是蒙顶山历史名茶中最有名的一种。早春甘露,芽头饱满,干茶绿亮,为上品;晚期甘露,芽头偏瘦小,干茶色泽相对偏暗。消费者在选购甘露的时候,首先看干茶的条索,好的甘露,条索紧卷多毫、芽头匀称、色泽嫩绿;其次是闻香,干茶略带板栗香;最后是开汤闻香、品滋味。
“蒙顶山茶,包括黄芽、甘露、石花、毛峰等,其中黄芽属于黄茶类,因为对原料选择的苛刻和工艺的复杂性,所以价格最贵。”曾志东说,黄芽的特点是甘甜、黄汤、黄叶。而石花是蒙顶山茶里最早有名字的茶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扁形绿茶,因冲泡后造型自然美观,犹如丛林、古石上寄生的苔藓,形状似花,因此而得名。
节目中,央视记者采访得知,4月中下旬,雅安的茶叶鲜叶多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这样的原料适合做毛峰。此时的鲜叶价格相对较低,每公斤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
寻访茶人
手工制茶有传承
制作茶叶,不仅原料要有讲究,制茶工艺也很关键。
“炒一锅甘露,三炒三揉、做形、烘焙,每个环节都需要琢磨到位,能不能把茶做好,靠的不是天分,而是需要一颗能吃苦的心。”张跃华是跃华茶业的董事长,而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练就了手工制茶的好手艺。
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张跃华说,手工制茶的传承,不仅需要家庭里氛围的营造,还需要对小孩进行培养,从学采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采回去的鲜叶需要先摊晾,除去茶叶上的一部分水气,之后进入杀青环节。
蒙顶甘露的制法沿用明朝“三炒三揉”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三次杀青、三次揉捻,才能做形、烘焙提香。
每年春茶开采,张跃华都会带着孙子一起去茶园采茶,手把手传授手工制茶的技艺。
“虽然他现在更多的是把做茶当作玩耍,但在这个过程中,手工制茶的理念也会慢慢留在他的心里。”张跃华说。
欣赏茶技
雅茶文化底蕴深
节目中提到,“龙行十八式”茶技,是蒙顶山“茶禅”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在国人心目中,茶道似乎是追求静穆优雅的高雅艺术,但“龙行十八式”茶技却表现出了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蒙顶山的茶技只是蒙顶山茶文化的一部分,以茶入宴的独特茶饮食文化更是把茶文化延伸到了餐桌,让好吃嘴们能够大快朵颐。
瑞雪三鲜锅巴、茶香竹篓鳝段、香酥绿茶、绿野仙踪、石烹茶水虾……
因茶闻名,以茶入宴,雅安人在劳动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不断改善自己收入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日常生活。而这些日常劳作、生活场景,通过央视的传播,也向全国电视观众传递了雅安人种茶、制茶、爱茶的传统,更展示了生态雅安茶山茶园的无限风光。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李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