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最早在雅安放归

来源:
2022-11-12 00:35
浏览:
收藏 打印

2012年10月11日,大熊猫“淘淘”放归到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料图片

翻开中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图,位于大小相岭大熊猫种群交流走廊的栗子坪格外引人注目。2009年起,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承接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2014年,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落户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让大熊猫回归自然,从雅安最南端的石棉县开始,这里有着“中国大熊猫放归基地”和“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的殊荣。

说起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泸欣”的故事不得不提。

2009年3月26日,泸定县兴隆乡,一只大熊猫躺在路旁。发现它的村民立刻报告了乡政府,不多时,这只大熊猫被就近送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救护。

只5岁的雌性大熊猫因消化道感染引发严重脱水,终因体力不支瘫倒在公路边。人们救下了这只大熊猫,给它起名“泸欣”。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泸欣”的身体恢复健康,工作人员将其放归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这样,来自邛崃山系的“泸欣”,被放归小相岭山系,移居栗子坪。

放归后,大熊猫野化科研和监测人员通过项圈无线电跟踪、GPS定位、活动痕迹定位等技术手段,研究“泸欣”在野外的日均移动距离、活动范围、活动节律、觅食选择、栖息地选择等情况,分析其融入当地种群情况。

继“泸欣”放归之后,2012年10月11日,我国第一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放归到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保护专家组成的监测小组长期对“淘淘”在野外的活动进行跟踪监测,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为更多的人工繁育大熊猫回归自然积累经验。 

经过大熊猫放归监测设施建设和多次放归实践,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具备了开展大熊猫野化培训适应、放归后监测和野外种群研究的能力。

2014年,国家林业局(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2014年10月14日,在大熊猫“雪雪”放归自然活动中,“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挂牌。 

随着时间推移,近年来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续放归了多只大熊猫,野外救护大熊猫异地放归以及孤立小种群复壮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12月6日,“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投用揭牌暨大熊猫入住仪式”在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举行。大熊猫“和雨”“星辰”入住并接受进一步野化训练,这意味着继栗子坪之后,中国第二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落户雅安。

  本报记者  鲁妮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