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 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写在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
编者按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主动适应应急管理新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提供坚强
这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城市——雅安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是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
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雅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防”和“救”上下足功夫,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防范化解风险,以超常规手段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雅安成功创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应急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完善的预防体系、科学的应对举措、及时的救助安置,都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属地管理……翻开雅安防灾救灾大事记,一系列体制机制让应急更
近年来,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是雅安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鲜明主线。
——走出了避险转移雅安新路。2022年12月2日,《雅安市自然灾害应急避险若干规定》由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批准予以公布,自2022年12月20日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首部地级市层面关于自然灾害应急避险的地方性法规在我市诞生,成为首个防灾减灾“市级指南”。
——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完善雅安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局际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开展应急演练
——加快构建“1+2+30”应急救援体系。以四川省区域应急救援雅安基地为核心,以南部片区建立荥经救援中心、北部片区建立芦山综合减灾中心为两翼,规划30个乡镇级片区,建立应急救援中心,构建条块结合、优势互补、联防联动的应急救援格局,持续提升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能力。
——加快形成应急预案“三个一”模式。修订《雅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构建1个总体预案为统揽、33个专项预案为支撑、多个部门预案为补充的“1+33+N”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在专项预案中形成了一个应急预案匹配一个行动方案、一本口袋书、一张处置流程图的应急预案“三个一”模式。与此同时,在全国地级市层面率先编制《雅安市较大及以上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该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
在不停探索创新中,雅安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特色和优势正逐步展现。
充分运用普查成果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2022年,雅安先后遭遇三次地震袭击,特别是“6·1”芦山地震和“9·5”泸定6.8级地震造成严重损失。雅安与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打赢抗震救灾硬仗。
正是因为经历了一次次重大自然灾害,对雅安而言,全面提升应急能力,强化救援力量至关重要。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是前提和基础。
“这项工作做好了,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见到上门采集数据的工作人员,芦山县芦阳街道居民周云竖起了大拇指。周云口中的“大事”便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芦山县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域,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为此,洪涝灾害被列入该县重点普查内容。
目前,雅安应急管理系统共完成3大类30小类19037条风险调查成果。秉持“边普查、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立足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雅安充分运用普查成果,将应急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深度应用,积极建设雅安市综合应急管理项目(DRM),建成覆盖应急、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单位的市级应急云视讯系统平台,将普查成果应用于风险管理、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安全生产、城市安全等领域,全面服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同时,自主创新研发“雅安市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自动化平台”,优化突发地震应急辅助决策功能,利用“地震预警+村村响”模式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实现秒级地震预警。
根据普查成果,雅安在灾害高风险区域,利用闲置用房改建基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常备避险转移安置点),完善安置避险转移群众、前置应急抢险和救灾物资、开展防灾减灾能力培训三大功能;将风险普查数据成果运用到地灾隐患治理和地灾隐患点房屋避险搬迁等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风险普查工作最大效益;针对普查成果反映的重点隐患区域,多
强化综合减灾示范效应 切实打通基层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唯一极重灾县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全省29个重灾县(市、区)之一,芦山县被纳入四川唯一一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首批13个创建试点单位之一。
“每年汛期前,起码要演练七八次。”芦山县双石镇双河村毗邻一处泥石流易发点,村民杨余东说,常见到技术人员来开展泥石流防灾综合治理,但是村民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心里要绷着那根弦,
近年来,雅安充分发挥市级优势资源,整合各类防灾减灾资金,加大对芦山县创
第十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我市召开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校园
此外,立足芦山实际,建立起地质灾害技术支撑辅助工作机制,与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支撑协议,主汛期实行驻点式办公,为芦山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抢险救援救灾、应急处置等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芦山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另一边,毗邻芦山县飞仙关镇的天全县始阳镇凤翔社区,避难场所疏散示意图、应急避难场所医疗救助点等醒目清晰;灭火器、防洪麻袋、应急照明灯、应急专用车等应急救灾物资配备齐全;抗震避险应急演练、社区居民房屋火灾应急演练、预防地质灾害演练等有序开展……该社区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综合减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而这
为全面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工作力量,雅安在全市96个乡镇(街道)均设置应急办并实体化运行,由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兼任应急办主任,配备基层应急管理专职人员209名、兼职人员168名。
利用镇、村闲置资产,建设标准化常备应急避难场所,按照“片区应急避难场所+乡镇(街道)应急避难场所+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模式,计划在全市建设8个以上Ⅰ级应急避难场所、30个Ⅱ级及以上片区应急避难场所、66个Ⅲ级及以上乡镇(街道)应急避难场所和555个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同时,充分发挥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芦阳街道黎明社区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效应,以点带面,鼓励各县(区)积极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并
接续奋斗不负使命 新起点上再创辉煌
防灾减灾救灾,其责重于泰山,其情牵动民心。 经历过灾难的雅安,如今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雅安防灾减灾仍然任重道远。
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如何在新时代全力推进雅安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谱写防灾减灾救灾新篇章?
“我们将以更加贴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服务理念、更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更高的灾害监测预报质量、更强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切实守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雅安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雅安将认真践行习
同时,加快推进“1+2+30”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区域应急救援空间布局、力量布局,实施雅安市综合应急管理项目(DRM)、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能力提升、航空直升机起降点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切实解决“三断”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短板,提升空中救援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本报记者 蒋阳阳 采写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