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发展特色的经济体系呢?

来源:
2024-03-26 16:18
浏览:
收藏 打印

【主持人】那您刚才也是介绍了,从水资源保护到大气污染治理,再到噪声污染的防治,每一项措施都体现了雅安对生态文明的深切关照。那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怎样发展特色的经济体系呢?

【嘉宾】我们加快制定了雅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推进雅安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建设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在有条件的县区推动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推进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制度建设。有序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加强水资源适应性配置,提升农业、林业气候适应性发展能力,强化公共基础设施气候韧性。实施强三优二精一发展路径,优化升级“5+1”绿色产业体系。培育以旅游康养、现代物流、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千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先进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四大优势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协作基地。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项目准入。主动融入成都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大力发展多类型清洁能源。积极参与大渡河中上游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建设,着力推动老鹰岩水电站、新庙水电站实施。依托水电资源优势,协同带动汉源、石棉光伏风电资源开发,加快启动芦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利用富余水电资源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建设电解氢生产应用示范城市,发展氢储能产业,培育制氢装备制造、储存装备制造等延伸产业,协同构建攀枝花—凉山—雅安—成都绿色氢路,打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向通道绿色氢能供应链,形成“雅安制氢 成渝应用”的空间格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和电解氢制备基地。多元化拓展大数据产业,以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推进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加快建设雅安大数据(技师)学院,打造国内一流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产业体系,加快共建成渝大数据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应用、数据交易、数智制造、数据人才培养六大生态产业链,提升数据交互、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能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纵深推进有色、建材等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优势产业新引擎,以天全经济开发区和芦山雅安百亿锂电负极材料产业园为核心,打造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锂电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川藏铁路“引大济岷”等国家重点工程,以“东方白”汉白玉和“红军红”花岗石等品牌为引领,强化利废新型建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壮大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打造铜铝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孵化培育氮化镓半导体材料、钒电池等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枢纽经济。以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成雅大港区为抓手,加快物流体系建设, 形成覆盖川西北、攀西、滇藏地区腹地的物流网络体系,建成进藏物资集散地、成渝西南向物流“桥头堡”、川滇藏战略物流中心。加快雅安物流园区、中国供销川西农副产品物流园等物流节点建设。加大物流企业用地保障,推进物流信息化项目建设,提升物流装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全链贯通发展“五雅”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一批精致茶、道地药、功能饮等特色中高端产品。开展“三品一标”品质提升行动,推进雅药、雅茶品种培优,持续提升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等“菜篮子”“果园子”产品质量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持续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广“鱼粪收集还田、 尾水处理利用”内循环水产养殖模式和林上、林间、林下立体开发产业模式。因地制宜鼓励利用次小薪材、林业三剩物进行复合板材生产、食用菌栽培和能源化利用。融合发展现代旅游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好“大熊猫文化”“茶文化”“红军文化”三张雅安生态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和旅游重要目的地为引领,发挥大熊猫、茶马古道两大世界级旅游文化品牌优势,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会客厅,打造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挖掘夹金山、 百丈关、飞仙关、安顺场等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以建设国际生态康养城为引领,推动各县(区)康养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结合茶产业、果蔬产业、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观光、研学、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康养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最美国道318 、川藏茶马古道、大熊猫国际黄金旅游线为支撑,重点发展跨区域游线和特色文旅精品线路。融合茶马古道文化、藏羌彝民族民俗文化等丰富博物馆、文创、影视等“+旅游”产品供给。鼓励县(区)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国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批天府旅游名牌试点。探索碳汇产品交易,依托“天府之肺”生态本底,开展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建设,依托生态修复、国土绿化开发储备林草碳汇项目、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等,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碳汇效益转化机制。探索林农小规模林草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开发“林业碳票”等乡村林草碳汇产品。探索“林农碳汇+互联网”等“微碳汇”模式,协调碳汇产品进入碳交易平台挂牌出售。探索“碳汇+工业消纳”“碳汇+公众义务”“碳汇+司法”等模式引导有色金属、钢铁、水泥等行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购买林草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鼓励会议、赛事、论坛、展览、演出等大型活动购买林草碳汇抵消碳排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