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检考”瘦身记 ——雅安基层减负观察

来源:
2025-07-04 10:07
浏览:
收藏 打印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张婧

6月23日14时许,宝兴县委办公楼,县经济信息商务和科技局副局长苟全伟快步走向会议室,手里只拿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迎面碰上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司法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

“你们也没有带汇报资料?”苟全伟压低声音问道。

“专门通知了不要准备书面材料。”大家拍了拍空荡荡的公文包。

推开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半年综合督查组成员已坐在会议室等候。此次督查,由市委目标绩效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开展,整合了数项工作:省下市定民生实事、经济指标、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巡视整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轻装上阵

精简材料调阅

不搞层层陪同

和其他人一样,苟全伟事先也没准备材料。当天上午,他接到宝兴县委目标绩效办通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半年综合督查组要了解工作情况,请在约定时间到场。

这种督查方式让苟全伟感到不同:既不需要提交总结、汇报材料,也不需要主要领导陪同,回答完问题即可返回工作岗位。

会议室内,宝兴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胡钧是第一批接受督查的。

督查组工作人员直奔主题:“我们注意到一些项目应入统未入统情况,具体是什么原因?”胡钧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项目进展,他逐一介绍相关项目进展、下一步计划和面临的困难。

随后进入的苟全伟,在回答了服务业指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问题后,便迅速返回单位,准备去对接四川求实铝业规上企业申报工作。

“这是当前我们重点跟进的工作。该企业年产12万吨铝合金制品项目,已于今年4月在雅安经开区宝兴工业园区点火投产,若成功认定,全县规上企业将增至26家。”苟全伟很是赞同这种直奔问题、不搞层层陪同、不用全程陪会的督查方式,督查检查考核次数少了,让自己能腾出更多精力抓业务。

探索创新

计划管理控总量

统筹内容提质效

6月30日下午,打开芦山县政府网站,思延镇宣传委员骆雪梅看到了“芦山县2025年7月县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预告”,上面写明了督查内容、牵头单位、开展方式、开展范围,并注明了“若发现有县级部门(单位)开展其他督查检查考核,或以调研指导等名义变相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的,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单位)可通过下列途径向县专项工作机制办举报反映问题线索”。

月预告,是雅安结合专项工作探索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措施。

为了更好解决面向基层“督检考”数量多、频次高、扎堆重复的问题,雅安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为基层减负各项重点任务,建立了“计划管理、动态监测、每月预告、合理统筹”机制,每月市、县(区)两级均制发“督检考”事项预告,统筹和严控每月到县(区)、乡镇实地督查检查次数。同时,大幅精简指标、革新考核方式,实现“下发一次通知、统筹组建一支队伍、一次性完成考核”的集约效应。

去年以来,全市查处通报了12个“督检考”领域形式主义问题,计划外开展“督检考”、违规排名通报、过度留痕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

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半年综合督查组在前往县(区)前,不仅提前进行了报备,还向市级各部门征求了意见建议,全面梳理年度目标、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统筹确定督查内容和人员,实现“一支队伍、一次督完”。

“部分部门也会围绕民生实事项目、经济指标等主题开展督查,通过沟通和研判,我们决定‘合并’同类项,根据县(区)和经开区督查重点的不同,让市级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同我们一起到基层督查,最大限度减少对基层正常工作的打扰。”市委副秘书长、目标绩效办主任袁萍说,督查形式除了项目现场走访、与基层部门座谈,还前往部分乡镇和部门暗访,确保查实情。

难题共解

基层问题现场办

督查成果促提升

督查不仅是检查,更重要的是推动问题解决。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聚焦部分县(区)工作难点,市农业科学研究与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监测帮扶科负责人潘群英随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半年综合督查组下沉,针对部分县(区)存在的监测帮扶机制待优化、脱贫劳动力就业难等痛点堵点,现场把脉开方,与基层共商解决之策。

“督查组不是来挑刺的,而是实打实帮我们解难题的。”不少基层干部的由衷感慨,道出了督查的导向。

雨城区大兴街道顺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曾婷深有感触,督查组下沉社区时,不再是简单地查台账、要材料、给清单,而是通过跟踪销号,帮助社区理清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形成了督查的闭环管理。

袁萍表示,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雅安将持续统筹规范“督检考”,让基层干部真正从迎督迎检迎考的工作压力和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战场建功立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