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 是什么束缚了我们的手脚?——2012雅安茶产业发展综述(二)

来源:
2012-11-30 13:40
浏览:
收藏 打印

2012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省外媒体关注雅安藏茶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尽管雅安茶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比去年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收获也让人瞩目,但我们在欣喜的同时,更应该认真反思: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

  近日,我市茶文化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今年我市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在考察中发现,雅安茶产业的发展在资金、宣传、参展等方面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问题束缚了雅安茶产业发展的手脚,阻挡了前进的步伐。

  “小、弱、散” 融资难 茶企发展受牵连

  在名山县,数百家茶厂星罗棋布,人们在惊叹其数量之大的同时,也会产生疑问:它们的实力究竟如何?哪些是真正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哪几家能够为雅安茶产业撑起未来的一片天?面对这些疑问,没有人能给出明确、肯定的回答。相反,茶企“小、弱、散”的局面直接影响了自身的融资能力,阻碍了自身前进的步伐。

  不仅是茶产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企业要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问题关乎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雅安,尽管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产业发展也历经了千百年的锤炼,但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大型茶企,中小型茶企仍在整个茶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茶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中小型茶企“小、弱、散”的局面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扭转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时不我待,不能因为“小、弱、散”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抱团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在眼下扭转局面,既能解决茶业融资难问题,又能真正推动雅安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纵观我国茶企的融资渠道,大部分都是靠自行筹集或向银行贷款,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资金来源比较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雅安茶产业发展也是如此。

  “造成目前雅安茶企‘小、弱、散’局面是有历史根源的,因为很多茶厂都是茶农利用自家空余的土地建成小作坊,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自然缺乏企业该有的诸如土地证等手续,在后期发展中,自然就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这是造成雅安茶企融资难的主要问题。”这是中小型茶企和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的事实。

  如何解决茶企融资难问题,促进雅安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齐桂年经过研究表示,要解决茶业融资难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茶企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创新,二是政府要加大对茶企的支持力度,三是茶企加强自身管理。

  在走访茶企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创新,以及加强茶企自身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通过茶企自身努力得到改善的。因此,茶企负责人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好让他们有坚强的后盾放手一搏,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推动整个产业的提升。

  当然,扶持并不等同于扶贫。应当是谁做得好、谁做得强,就扶持谁。

  做宣传 忙会展 究竟哪般才最好

  宣传要有统一的口径,这样才能形成足够强大的气场,才能让世人对雅安茶有最直接、最全面的认识。这是多年来,雅安茶人达成的共识。

  “术业有专攻,分工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把宣传这篇‘文章’做好。”市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就树立和宣传茶叶品牌而言,政府在其中应当肩负起“家长”的角色,把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的区域公共品牌打响、打亮,而茶企,则是整个雅安茶产业大家庭中的成员,在冠有统一的区域公共品牌这个“姓氏”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各显身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企业品牌张力、扩大影响,从而占领市场。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各自所长发挥到极致,取得最佳效果。

  另一方面,茶企也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用“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作为蒙顶山茶统一的宣传标语。但是,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直到现在,仍然有茶企在对外宣传时要“搞特殊”。尽管这只是对外宣传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细节,但却足以让人对雅安茶产业的发展产生误会。不仅如此,这种各说各话的宣传方式,还会弱化雅安茶的品牌竞争力,降低市场认知度,让雅安茶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所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对外宣传时,只有大家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彰显出雅安茶产业的品牌特色和产业优势,才能在风起云涌的茶叶行业中站稳脚跟。

  作为宣传手段之一,参加会展也是众多茶企的“规定动作”。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究竟哪些会展是重中之重,必须参加的?哪些是无关紧要,可以忽略不计的?

  “产生这些疑问,很大原因是参展费用过于高昂引起的。”市茶业协会负责人说,尽管大家都明白,参展重在宣传推广,但亏本的生意谁都不会去做。“参展怕费用高,怕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不参展又怕错过商机、失去合作伙伴。”正是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让众多茶企负责人在“走出去”的时候显得犹豫不定。

  通过对比竹叶青、铁观音、安化黑茶、普洱等品牌的发展,可以看到,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出力足以撑起茶产业发展的一片蓝天。

  除此之外,完善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自身规范管理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也是政府和茶企关注的焦点。而政府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更加主动作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才能迎来雅安茶产业的又一个春天!

  记者 李春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