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雅安市雨城区科学发展辉煌巨变

来源:
2011-11-10 09:57
浏览:
收藏 打印
  这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五年;这是奋力拼搏、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五年;这是统筹城乡、夯实基础、协调发展的五年;这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五年;这是穿越灾难、共克时艰、聚力发展的五年;这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五年;这是风正人和、真抓实干、持续发展的五年;五年——雨城人民经历了奋发有为的风雨历程,取得了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和着时代最强音,迈着发展的步伐,中国共产党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届代表大会第一会议胜利召开,吹响了35万雨城人民踏上新征程、绘就新蓝图的号角。
  回望过去,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雨城区三届党代会目标已全面实现。
  展望未来,年轻的雨城奋进跨越,即将迎来崭新的腾飞。
  
  奋发有为辉煌成就
  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奋发有为的风雨历程,取得了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2010年雨城区全省县级综合经济在山区县中名列前茅。
  预计2011年,GDP实现101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体系逐步成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亿元,为2006年的3.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707元;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54%……
  全国双拥模范城、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强县培育县、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全省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四川省平安县(市、区)、全省城市党建示范城、四川林业产业强县、四川省卫生城市……
  一组组给力的数据,一块块耀眼的奖牌,一张张响亮的名片,展示出雨城的辉煌成就,诠释了雨城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
  雨城区克服宏观调控等重大政策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重困难,战胜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8·21”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自然灾害,顺利完成了对口援建汉源库区移民安置点任务……一件件刻骨铭心的大事,凸显雨城人民穿越灾难,共克时艰,聚力发展的足迹,铸就了“勇挑重担、追求卓越”的雨城精神。
  五年的辉煌巨变,是雨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枢纽为纲、融入成都、链接攀西、错位配套发展”战略思路和“生态引领、枢纽驱动、工业支撑、城乡共融”四个战略重点的具体实践,是继续深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有力见证。
  夯实基础筑牢基石
  
  党建是发展的基石。
  五年来,雨城区以“党建富民惠民工程”、“党建强村”和“三级联动”为载体,积极打造基层党建品牌,先后成为全省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区、“三级联创”综合示范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区。雨城区直选党代表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创新案例。
  与此同时,该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注重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不断完善机制,结合“九联一帮”“双向培养”“党员先锋工程”“党员素质工程”“枢纽建设先锋行动”“创先争优”等新时期党建重要载体,加强全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部培训。以“抓重点求突破、抓规范强基础、抓特色创亮点”为方向,建立“三大机制”、深化“五大载体”、实施“三大创新”,有效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同频共振。
  生态雨城和谐发展
  生态是发展的核心。
  雨城区历来重视生态建设,以特色生态为引领,激活发展潜力,建设生态型的绿色雨城,开创了一条独具雨城特色的生态品牌之路。
  近年来,该区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林竹、茶叶、水禽、猕猴桃、蔬菜等优质基地,顺利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被评为省级林业产业基地强县,跻身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强县培育县行列。
  抓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风貌塑造工程;抓生态细胞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现在,雨城区正在努力创建省级生态区。
  实施“旅游富区”战略,不断挖掘生态、历史人文优势,打造“南北两条精品旅游线”“北线全域乡村度假旅游”和“春赏桃花、夏赛龙舟、秋攀高峰、冬喝旺汤”四季特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极大地提升了雨城生态旅游知名度。五年来,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区4.6万人融入旅游产业链条,被评为全省10个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之一,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区,其中,上里古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枢纽是发展的关键。
  枢纽——“点睛之笔”在于交通网络的便捷,雨城区着力构建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雅东路、雅上路建成通车,雅西高速、国道108线、省道305线、国道318线雨城段等重大项目陆续竣工,雅乐高速、绕城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全区通乡公路硬化率达100%,“川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加强区域间合作,抓好产业对接,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全方位汇聚成川西综合枢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打造“川滇物流枢纽中心”,全面启动北郊、多营、对岩、大兴、草坝物流园建设,打造川西现代物流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区域合作,全面融入成都都市经济圈,营造开明开放的发展氛围,实现合作双赢。
  同时,该区抢抓历史机遇,乘势推进电力、水利、金融、电子信息等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优势工业、度假旅游、信息、物流、金融商贸为主的产业链条。
  今后,雨城区将以加快川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动力,发挥物流枢纽作用和区位新优势,以大开放支撑雨城大发展。
  建设平台聚集产业
  工业是发展的支撑。
  雨城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具有雨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不断壮大工业,为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过去五年,该区克服各种困难,成功打造草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兴农业园区、多营汽车服务中心“两区一中心”;加快完善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多元化和生态化发展。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吸引一批大企业入驻“两区一中心”,入园项目企业达38个,投资达30多亿元。
  加快水电、绿色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市场化配置进程。培育机械、汽车零配件生产加工、化工、原材料等传统产业,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培育壮大优势规模企业;充分发挥水电、生态、资源等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水电、绿色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草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全域纳入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大兴农业园区也升级为国家级农业园区。
  民生优先福泽群众
  民生是发展的目标。
  雨城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城乡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五年来,该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完成了14个乡镇、16个村镇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覆盖100%。“一中心、两走廊、多节点、五大片”的城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置小区、移民小区、农村民居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全区道路通车总里程实现“千公里大突破”,比2006年翻一番,通乡公路硬化率达100%。
  茶叶、林竹、水禽、奶畜、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壮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区级医院、2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基本建成,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0%。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
  教育、文化、体育、广电等事业有序发展。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文明风尚不断兴起。
  未来蓝图美好前景
  雨城区第三届党代会以来的辉煌巨变属于过去,雨城区第四届党代会已经绘就未来发展蓝图,时代赋予雨城人更加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今后五年,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这是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
  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区委书记衡彤信心满怀地说:“雨城区将坚持‘以枢纽为纲,融入成渝、链接攀西,错位配套发展’战略,精心做好‘富农、强工、兴旅、美城、旺商’五篇文章,加快建设‘开放雨城、实力雨城、绿色雨城、智慧雨城、和谐雨城’,全面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示范区。”
  ——打造国际化的开放雨城。未来五年,充分发挥进出川藏、川滇和链接成渝经济区、攀西资源开发区的的区位节点优势,以国际眼光谋划和推动雨城发展,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度和包容度,引入嫁接符合雨城实际的先进文明成果,着力构建国际化标准的硬件基础、体制机制、物质形象和开放平台。主动融入“成绵乐发展带”,加强同成都及周边市州的合作。树立“大开放、大合作”意识,引进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推进枢纽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物流枢纽,全面启动“川滇物流园”建设,倾力打造以绿色食品、生物科技、汽车商贸等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枢纽中心,成为融入成渝、服务藏区、通向云南的重要节点。
  ——打造区域性的实力雨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坚定不移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强化工业支撑地位,突出“两化”互动,推进三产相融、产城一体,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雨城实际、顺应时代变化、彰显品质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高端旅游品牌建设。力争把草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把大兴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川西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典范,吸纳国际化品牌和企业向雨城聚集。全区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以上。
  ——打造生态型的绿色雨城。迎接绿色革命,加强国际国内绿色交流合作,营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绿色合作环境。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让绿色责任、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构建生态农业、林业、畜牧业、能源、食品、旅游、服务大平台体系,注重环境治理,争创全国卫生先进城市。雨城将全面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示范区”,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构建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打造“全域雨城、处处风景”的生态雨城格局。
  ——打造数字化的智慧雨城。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推进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建设一个多方互联、信息共享、管理科学、生活便捷的智慧城市。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新型媒体等平台建设,在各项社会事业、政务公开、信息网络等方面,完善便捷、丰富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网络体系。
  ——打造示范性的和谐雨城。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让雨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加强文化强区建设,开展“魅力雨城大舞台”“书香雨城大讲堂”“绚烂雨城大展台”等文化活动。始终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与此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防控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筑牢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以风清气正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共建包容、有序的社会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雨城人民将发扬“勇挑重担、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抢抓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孙青 记者 张敏 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