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金融机构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金融赋能 促小微企业“乘风破浪”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小微企业宛如灵动的小鱼,身形小巧,却充满活力与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根,化身小微企业的坚实后盾,多维度、深层次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输血” 助力小微企业焕发生机
杨先生在汉源县清溪镇经营着一家从事蔬果引种育种业务的小微企业。该企业专注于良种推广,业务覆盖全产业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该企业急需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引入优质资源和更新设备,而资金临时短缺的难题,让杨先生犯了难。
得知该情况后,我市一家银行多次实地走访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实际需求。随后,该银行机构迅速启动专项服务流程,及时为该企业发放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这笔犹如“及时雨”般的贷款,让杨先生的企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现在,该企业引入了新技术,育种设备也完成了更新,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额将增长20%以上。
线下精准“输血”,线上平台同样方便高效。我市银行机构在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还注重构建便捷的线上申请流程,让小微企业共享金融科技驱动下的服务提质。
“仅两天时间,47万元的贷款资金就到账了。”谈到去年的一次贷款经历,荥经县某休闲农庄负责人胡先生说。
原来该农庄因经营需要,计划扩大规模,但资金问题成了最大的“拦路虎”。我市一家银行了解到该情况后,主动与胡先生对接,深入了解农庄融资需求和经营状况,并结合实际为他量身定制“惠农e贷-乡旅贷”金融方案,从线上收集资料、审批到贷款发放,仅用了两天时间。
完善机制 激活小微企业“一池春水”
去年以来,我市各金融机构纷纷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持续推进“三访三问三送”“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等活动,常态化推广“民企首贷通”平台,不断提升场景金融服务能力,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强化数字化客户经营和服务,拓展金融服务渠道。
同时,我市各金融机构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优惠利率政策,最大程度减轻企业的财务成本,持续拓展和优化助企惠企政策,畅通金融供给;聚焦品牌连锁餐饮、酒店住宿、运输物流等领域的小微客户融资需求,探索与知名品牌在场景化融资方面的创新合作。特别是在服务现代服务业中,通过银、企、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全力支持现代服务业稳健发展。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运用金融工具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此前,我市出台《雅安市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与辖区内的合作银行和市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对我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开展担保贷款业务。
雅安经开区印发《雅安经开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从支持项目落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提档升级、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四大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举措,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发展能级提升,加快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0亿元;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新一年,我市金融机构将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让金融活水润泽更多角落。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