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校、社区、乡村 我市金融机构 普及金融知识

来源:
2020-09-23 10:05
浏览:
收藏 打印

每年9月是金融知识普及月。按照监管部门的安排部署,我市各金融机构走进学校、社区、乡村等,开展以“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为主题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为广大群众普及金融安全知识,提高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银行工作人员走进学校普及金融知识

网络金融诈骗花样多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上投资理财项目随之增多,受到人们关注。但是,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非法牟利,打着投资理财、快速贷款的旗号,以高额返利来诱惑投资者上当受骗。市民陈女士今年年初在网络贷款中,差点损失1万元。

“等我填写完资料,审核通过后显示有2万元贷款,但要花1888元升级VIP才能提现。开通会员后,又说我资金被冻结,叫我交5000元解冻资金。”一步步让陈女士交钱,让她发觉不对劲,没有继续付款;对方发现被识破后,立即将陈女士拉黑删除。

这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法。此前,网络上还出现部分使用京东金融产品LOGO的贷款APP,经曝光后发现也是诈骗分子伪装的“皇帝新装”。

“诈骗分子利用正规金融平台LOGO开发、销售假冒APP,一旦有客户通过APP登记贷款需求,假客服就会出现,并以收取手续费、额外工本费,或是需要开通VIP权限等理由骗取客户钱财。”工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说,这种诈骗形式,实际就是将线下的类似诈骗行为搬到线上;不同的是,其形式更多样、受众群体更广、影响更恶劣。

宣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我市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社会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日益提高。为达到良好宣传效果,全市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下,我市相关部门及银行、保险机构,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宣传,并利用网点优势,通过张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海报、播放LED宣传标语、发放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折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教活动,引导群众理性投资理财,强化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线上,各金融机构积极通过官方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点自助机等多种渠道,向金融消费者推送信息,并开展在线有奖问答、在线金融课程、互动游戏等线上资源和活动,提升群众金融素养和防范风险的技能,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自觉抵制网上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促进金融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报记者 蒋阳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