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明硕果丰 创建工作里的“加乘除”——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在雅安的生动实践(下)
“毫不夸张地说,创建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就像‘过五关斩六将’。”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坦言。
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资格”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之前,必须要先取得两张“入场券”:通过省上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测评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方向找准了,思路就明晰了。从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到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我市紧紧抓住两大重点工作不放松,以数项具体工作为支撑,每项具体工作下又有数十项活动为载体。在取得创建的“入场券”后,我市全力冲刺创建工作,即使面对科学重建的巨大压力时,仍坚持创建目标不动摇。
在这一过程中,我市将全域创建、科学创建、惠民创建的工作理念贯彻始终。广大市民从被动接受活动的开展,到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是我市创建工作带来的最大变化。
中心城区停车秩序不断规范
做好“加法”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 从完善城市功能到提升形象的跨越
这段时间,雨城区河北街道办南二路社区主任谢建蓉,一直在为社区银龄托老中心早日投入使用忙碌。
去年,7家市直单位挤出451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用作社区基层文化活动阵地。从市商务局接手办公楼后,南二路社区就开始谋划,如何更好发挥阵地的作用。
“要有书屋、有绿色网吧,有留守儿童之家。”谢建蓉说,除此之外,社区特意创办了银龄托老中心,主要用于社区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有了活动阵地,我们就应该最大发挥它的作用,才是为居民办了实事做了好事。”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给家庭带来了伤害,甚至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关于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投诉信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不让一个未成年人进网吧!”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去年,市、区两级联合开展行动,清查网吧经营行为。如果网吧触碰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这条“高压线”,等待它的,将是停业整顿。
去年6月,位于市区人民路的某网吧曾被停业整顿45天,网吧负责人莫先生对此后悔莫及。
“要挣就挣‘干净’的钱,决不触碰‘高压线’。”停业整顿期间,莫先生深深反思,对网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告知工作人员,绝不能接纳未成年人上网。
为推动网吧管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我市建设了网吧视频监控平台,在市区50家网吧安装了监控系统,并明确每年投入80万元,以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转。
如果说城市管理平台的打造推进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那么城市硬件建设,则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从雅州廊桥附桥建设、城后路提升改造、苍坪山隧道建设,到华兴街小商品市场建设,再到雅州大道改造,一批事关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开展中心城区“五乱”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更为美化城市环境“锦上添花”。
“五乱”现象,这一城市规范管理中的“拦路虎”,管理稍有松懈,便很容易进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管,不少群众无收入来源;不管,与城市发展不协调。”从事城管工作多年,市城管执法支队机动大队队长吴文永表示,“‘五乱’治理真是个棘手难题。”
老百姓有购买需求,小商小贩就会摆摊叫卖。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必须冲破传统执法观念的束缚,在规范流动商贩经营行为的同时,完善城市配套设施。
兼顾城市“面子”和群众“肚子”,今年7月,40多辆“就业便民服务车”亮相街头,取代以往市区主要街道巷口的固定摊点。一直饱受市民诟病的市区新康路流动烧烤摊,在统一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更换遮阳雨伞(棚)和灯箱后,“变身”成为市区首个烧烤摊夜市。
走进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
善用“乘法” 深化思想道德建设 实现从细胞创建到全域创建的提升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一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就能产生良好的“乘法效应”,放大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成效。
“您好,请拿好证件。”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人社局窗口,工作人员周宇办理养老保险相关事宜,在工作牌的一侧,悬挂了一张卡通“笑脸”。
这是我市开展微笑服务行动以来,在全市众多窗口服务行业中的一个镜头。
“真正把为群众服务的理念贯穿工作中,才是微笑服务行动的内涵。”谈及自己的体会,周宇说。
除了微笑服务行动,我市还开展了绿满雅安行动、志愿服务行动、党员先锋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餐桌行动、蓝天碧水行动等“微文明·美丽雅安”七大行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共建生态文明雅安。
在文明单位、村镇创建工作方面,近年来我市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全市有全国文明单位3个,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单位86个,文明村镇19个;市级文明单位483个、文明行业16个,文明村镇(社区)38个。
小小的“细胞”发挥了它的辐射效应。市财政局与名山区茅河乡龙兴村,在结对共建的12年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市财政局帮扶村上修建“连心桥”、环村水泥路、群众健身场所、党员活动室和图书室、新建千亩无公害生态茶叶示范园,龙兴村帮助机关干部职工在共建中改进工作作风。市财政局和龙兴村,分别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村。
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签名仪式
用好“除法”剔除“面子”工程 市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如果真正的抓好了小事,文明创建就真正的抓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了,毕竟我们已经亲眼看到了雅安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带来的许多好的变化,并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今年8月,市民的一封信投入市委书记信箱,在为创建工作提建议的同时,称赞了创建工作的成果。
文明城市创建不是“面子”工程,我市始终将惠民创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让市民在创建中得实惠,让市民在创建中更加文明。广大市民逐步从被动接受活动的开展,到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建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市区挺进路84号大院,不是市区最大、最靓丽的居民大院,却是文明院落打造工程中的表率。
从居民主动捐钱在大院安装监控设备,到发挥自治作用,深化文明院落工程,市区挺进路84号大院居民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实惠。大院管委会主任吴平表示,大院将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中,继续深化文明院落打造工作,确保打造后不走“回头路”。
在越来越多市民积极参与创建的同时,志愿服务之风吹遍了雅州大地。
我市成立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总队,组建了20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大队、529支志愿者服务分队,全市志愿者人数达12万人。特别是地震发生后,由省、市共建的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在芦山地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和科学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工程,我市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拓展升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丰富内涵。
记者 张婧/文 创建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