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交旅融合:大道通衢处 文旅正兴时

来源:
2025-09-02 09:38
浏览:
收藏 打印

8月31日至9月1日,全省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雨城区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沉浸式徜徉于这幅动静相宜的文旅画卷:沿着获评全国“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的S104坪石至回龙段一路前行,只见竹林在风中轻摇,偶有“熊猫巴士”载着游客缓缓驶过;周公山温泉氤氲的雾气里,阵阵欢声笑语萦绕不绝;碧峰峡的青山绿水间,游人深深沉醉于自然野趣。这幅美好图景,正是雨城区以交通为笔、以山水为卷,深耕交旅融合发展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Image-200066510389

省道104“三山旅游环线”

近年来,雨城区将交通网络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用“大视野”破局、“大提升”提质、“大融合”赋能、“大文化”铸魂,让一条条道路成为串联美景的纽带、带动发展的引擎。

以“大视野”推动“大畅通”:

织密路网,让美景“触手可及”

“雨城区用路巧妙地将各个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整洁宽阔的道路与美景有机融合,让我们感受到了交旅融合的雨城魅力。”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雨城区以全局思维谋划交通布局的“大视野”,把美景连片了,把路子走宽了。

在“外融”上,雨城区早已绘就清晰的路网蓝图:以 G108、G351 和 S104、S105、S428 为纵线,G318、S308、成雅快速通道为横线,再以成雅高速扩容、川藏铁路为“能级提升线”,像编织一张巨网般,将雨城与国省路网、三山旅游环线紧密相连。如今,川藏铁路建设正酣,成雅高速扩容工程稳步推进,未来雨城不仅是区域交通枢纽,更将成为服务国省战略、衔接川藏两地的现代化互联节点,让出行更加便捷。

Image-200066510418

周公山服务区

“内联”则让雨城的文旅资源活了起来。雨城区创新“国土空间+交通+文旅”三规融合机制,让道路不再是简单的通行载体,而是串联美景的“金线”。沿着精心规划的路网前行,碧峰峡5A景区的灵秀、海子山康养基地的静谧、周公山温泉的温润、上里古镇的古朴依次铺展,原本分散的“珍珠”被串联成璀璨的“项链”。去年冬天,周公山温泉依托便捷交通,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0%,不少游客坦言:“就是冲着交通方便来的,周末来泡个温泉,当天就能往返。”

“协同”更让区域旅游形成合力。雨城区开行的“三山旅游环线”景区直通车,像一条纽带,将雅安与瓦屋山、峨眉山的美景无缝衔接,游客不用频繁换乘,就能一路赏遍三山风光。而火车站、汽车站直达碧峰峡、海子山的“熊猫巴士”专线,更是贴心至极——车身印着憨态可掬的熊猫图案,车内播放着雨城文旅宣传片,日均输送游客超1000人次,成为游客眼中的“移动风景线”。

以“大提升”赋能“大体验”:

路景相融,让旅途 “变成风景”

“以前走省道 104,只觉得是条普通公路,现在每次经过都忍不住停车拍照。”摄影爱好者舒越恰好道出了雨城区“道路就是场景、旅途就是旅游”的发展思路。在雨城,道路不再是“路过”的载体,而是“留住”游客的风景。

提升“干线”颜值,让每一条路都成“网红”。

雨城区实施公路美化提升工程时,没有简单堆砌绿植,而是创新采用“以藤固坡、以花覆墙”的生态技术。边坡上,藤蔓顺着网格攀爬,绿意盎然;围墙边,三角梅、蔷薇竞相绽放,色彩斑斓。如今,雨城公路绿化率达92%,走在碧峰峡旅游环线上,青山为伴、花香随行;S105“花海长廊”春绽繁花呈烂漫,秋铺众芳显盛容,S104“最美竹林风景线”更是名不虚传,每年吸引超50万人次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不少人还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公路大片”,让雨城的美传遍全国。

Image-200066510491

金凤山禅道

Image-200066510546

最美竹林风景线

Image-200066510604

最美花海廊道

Image-200066510703

红豆相思廊道

Image-200066510733

十里红枫廊道

Image-200066510742

合江茶园彩道

扮靓“廊线”特色,让每一段旅程都有“主题”。

云台山茶园彩道上,游客可以漫步穿梭在茶园间,茶香扑鼻;红豆相思谷里,情侣们在红豆树下许愿,浪漫氛围拉满;金船山十里彩林秋季层林尽染,宛如童话世界……雨城区建成5条主题旅游走廊,推出“熊猫家园生态游”等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了游客的“心头好”。去年,“熊猫家园生态游”线路相关短视频在平台播放量破百万,不少网友留言:“看完就想出发,去雨城感受自然之美。”

建美“动线”体验,让每一种玩法都“新鲜”。

全国首个低空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落地雨城后,318 沿线景区空中观光航道即将成为“爆款”——游客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碧峰峡、周公山的壮美风光,视角独特又震撼。而“四道”建设更让体验维度不断拓展:步道上,游客可以沿着茶马古道遗址,聆听历史故事;绿道上,一家人漫步林间,享受亲子时光;赛道上,骑行爱好者挥洒汗水,感受速度与激情;廊道里,游客品尝藏茶、雅鱼等特色美食,舌尖尽是雨城味道。

以“大融合”实现“大跃升”:

产旅联动,让发展“更有底气”

“交通方便了,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沐云文旅主理人肖庆笑着说,去年望鱼古镇游客接待量同比增30%,这背后,是雨城区“以线串点、以网带产”的融合发展思路,让交通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交通+产业”,让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依托高效路网,雨城区一批超10亿元的文旅项目快速推进:楠水阁酒店升级改造后,成为集住宿、会议、康养于一体的高端度假酒店;周公山温泉度假营地建成后,露营、温泉、亲子游乐等业态一应俱全;十里芳菲温泉康养谷更是将温泉与康养结合,吸引了大量中老年游客。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雨城的旅游接待能力,还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建筑等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

Image-200066510752

十里芳菲温泉康养谷

“人气+商气”,让文旅市场“活力迸发”。省道104线提升改造后,雨城至洪雅车程缩短近40分钟,至峨眉山缩短1小时,“半小时旅游圈”“1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这一变化,让海子山从昔日的冷清之地变成了“康养热土”——常住人口增至5000人,旅居人口突破10000人,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00%,不少成都、重庆的老人选择在这里长居养老。

据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碧峰峡 5A 景区接待游客8.65万人次、收入94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5%和25.2%,火爆的市场行情也吸引了四大文旅头部企业目光,预计追加投资超30亿元,为雨城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Image-200066510828

碧峰峡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功能+服务”,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在沙坪驿站,游客可以咨询旅游信息,还能买到雨城藏茶、雅笋等特色农产品;在雨城区93个建制村的“金通”邮快驿站,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收发快递、购买生活用品。雨城区通过建成18处交旅融合服务站,深化“交邮融合”“交快合作”,不仅解决了游客出行、购物的难题,还打通了农产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2万元。就像周公山服务区,不仅能停车休息,还设有非遗文化长廊、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日均接待游客2.3万人次,带动沿线居民年人均增收500 余元,真正实现了“因路而兴、因景而富”。

以“大文化”塑造“大品牌”:

文化赋能,让雨城“更有韵味”

“第一次来雨城,就被这里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兴二桥的熊猫设计很可爱,雅州廊桥古色古香,连服务区都能看到茶马古道的故事。”来自成都的游客张欣怡,对雨城的文化元素印象深刻。雨城区深知,交通不仅是通行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于是将本土文化融入路网、设施,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文化名片”。

串联文化基因,让道路成为“历史长廊”。雨城区以路为线,将藏茶世界、318大本营、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等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线路一主题”的文化脉络。走在G318线上,游客能感受到“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壮阔,还能在318大本营了解川藏线的历史;逛藏茶世界,能看到藏茶制作的全过程,品尝醇厚的藏茶;走进 1869 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能探寻大熊猫发现的历史,感受“熊猫家园”的魅力。这些文化景点,让道路不再单调,也让游客在旅途中收获知识与感动。

Image-200066510895

中国藏茶村

展示文化内涵,让设施成为“文化展台”。在周公山服务区,“雨城非遗文化长廊”成了游客必打卡的地方——墙上挂着“三雅”文化的插画,展柜里摆放着竹编、根雕等非遗作品,工作人员还会现场演示藏茶制作技艺。这种“本土符号提取+现代艺术重构” 的手法,让服务区不再只是休息的地方,而是展示雨城文化的窗口。此外,雨城区还将熊猫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元素植入驿站、公交站,比如“熊猫巴士”的内饰印着熊猫图案,驿站的座椅设计成竹子的形状,让游客随时随地感受到雨城的文化特色。

体现文化转译,让建筑成为“城市地标”。金鸡关收费站的设计融入了“三雅”文化元素,屋顶像展开的羽翼,墙面刻着雅鱼的图案;熊猫桥的护栏上,憨态可掬的熊猫浮雕栩栩如生;雅州廊桥则保留了古桥的建筑风格,夜晚灯光亮起时,宛如跨越时空的 “彩虹”。这些构筑物通过“形、意、用”三维设计,既满足了实用功能,又传递了文化内涵,成了雨城的“网红地标”,不少游客专门前来拍照留念,让雨城的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Image-200066510919

红豆相思谷

如今的雨城,大道通衢处,文旅正兴时。未来,雨城区将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部署,紧紧围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雨城在熊猫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一方面深挖女娲文化、熊猫 IP、雅安藏茶、周公山温泉等资源要素,打造天府旅游系列品牌与乡村旅游重点镇村,规划实施标志性文旅项目,推出“雨字号”文旅名品,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招牌;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创新开展特色文旅活动,大力发展文旅新兴业态,做好“文旅 + 百业”“百业 + 文旅”融合文章,以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深化交旅融合,让更多游客走进雨城、爱上雨城,为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雨城力量”,也让这幅“路美、景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在青衣江畔徐徐展开。

来源:静美雨城

记者:赵宇航、胡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