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基本完成隧道掘进攻坚克难——国道318线灾后恢复重建现场见闻

来源:
2016-04-01 10:55
浏览:
收藏 打印

  一直以来,由东向西贯穿我市的国道318线,既是我市的交通大动脉,更是联通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必经之路,长期承担着巨大的交通保障压力。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国道318线雅安境内路段已旧貌换新颜,宽敞的道路、平坦的路面、优美的线型,行车十分顺畅。

  目前,我市境内国道318线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除飞仙关隧道、龙尾峡隧道,以及两座连接桥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外,其余路面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3月31日,记者走进国道318线灾后恢复重建施工点位,了解该项目重建攻坚情况。

  攻坚目标

  国道318线将在4月20日实现除飞仙关隧道、龙尾峡隧道及两座连接桥外的其他工程施工基本完成

  龙尾峡隧道计划在6月中旬贯通

  龙尾峡隧道两端的连接桥计划在7月20日贯通

  项目进展

  隧道施工克难推进

  3月31日上午,因飞仙关场镇建设,国道318线多营至飞仙关段车流又一次排起了长队。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马永强介绍,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专门设计了一座1000多米的飞仙关隧道及连接桥绕过滴水崖(小地名)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飞仙关场镇;飞仙关隧道打通后,道路通行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巨大的车辆通行压力。

  “目前,飞仙关隧道还剩400余米就能贯通。”马永强说,“飞仙关隧道开挖涉及的岩层太差,有的部位根本不用进行爆破,工程机具一挖,土石就跟着往下掉。”

  据了解,飞仙关隧道建设长度虽不长,但隧道施工段围岩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及砂质泥岩,易坍塌,且浅埋段易出现地表下沉,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对施工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短进尺、快循环、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进行开挖施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建设。在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区域,平均每天的掘进进度不到1米。

  天全县境内的龙尾峡隧道施工情况要好很多。根据设计,新建龙尾峡隧道及隧道两端的连接线桥梁,将绕过现有国道318线始阳至天全县城路段上的多个地质灾害点,同时使道路的线型更为合理,通行更加顺畅。

  “目前,龙尾峡隧道的掘进正有序进行,还有400米左右就将贯通。”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施工计划,龙尾峡隧道将于6月中旬打通,而两端的连接桥将于7月20日前贯通。”

  未来展望

  打破路段瓶颈更畅通

  由于地处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过渡地带,雅安独特的地质地貌决定了国道318线雅安段特殊的情况。

  在我市境内的国道318线,多沿河流峡谷布线,道路建设只能由沿线的地貌决定,无法建成平原地区笔直的道路和宽阔的路面。同时,沿线复杂的地质环境、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时刻威胁着道路的安全营运。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国道318线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拓宽道路,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加强道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沿线设计新建多座隧道和桥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而随着瓶颈路段的打通,国道318线将为我市西部、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更能够发挥其民族走廊的作用,凸显雅安的川西交通枢纽地位。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周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