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了运营“管家” 全省首家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服务中心在雅安成立
□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李丽 徐玉婷)
“过去,村集体经营主体找的代理记账公司按非企业模式做账,导致‘两套账’问题。与服务机构合作3个月来,村集体的财务更加规范,法律风险也少了。”8月29日,在雅安市名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成立暨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交流会上,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肇杰分享了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机构初步合作后的感受。
当天,随着雅安市名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我省第一家实体性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正式落地。
今年3月,名山区率先在全省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服务采购项目,通过“政府服务采购+授权运营”相结合的合作机制,引入四川众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名山区实体组建服务中心,计划通过农业全产业链优质资源整合,为全区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该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运营、可持续发展。
该项合作达成后,四川众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对名山区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情况进行了摸底,为部分村集体经营主体提供了财务、税务方面的支持,并开展了首期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人员培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普遍存在“数量多、质量低”的共性问题。当前,国内专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机构极少,此类需求和市场潜力巨大。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理事长张天佐认为,名山区成立的服务中心,正是破解这些痛点的“精准举措”,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他建议,要坚持“政府授权+市场运作”双轮驱动,实现可持续运营;优先解决“共性需求”,形成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探索“节本增效”商业模式,形成“服务主体——中心发展——反哺主体”的良性循环,并总结形成可在全省、全国推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培育“名山经验”。
按照规划,到2027年4月,名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力争实现1:50服务比例,在全市覆盖500家经营主体,打造3个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800户农户以上的标杆产业联合体,建成全国领先的经营主体服务数据库,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类似工作开展提供名山策略。
当天,以骑龙村为代表的3家名山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与服务中心签订了《主体入驻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