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扶贫网 牵手幸福路——雨城区上里镇白马村扶贫见闻

来源:
2016-05-16 06:14
浏览:
收藏 打印

  12日,雨城区上里镇贫困村白马村的帮扶部门:市政协、市保密局、市电视台、市消防支队到白马村了解脱贫进展。

  车到上里古镇后,驶上一条又宽又平的道路。这是白马村刚刚修建完成的上里古镇至白马景区旅游公路。

  “比起往日,这条路加宽了,铺平了,行驶时间缩短了不少。”

  道路两边,则是新修完毕的三股桥堡坎。

  “堡坎修好了,方便了很多。”藏族妇女永春(谐音)的家就在三股桥,帮扶单位不仅帮助她和周围的邻居砌上堡坎,还硬化了院坝。她和丈夫正把家装修成客栈,迎接游客。

 

  图片:上里古镇至白马景区旅游公路

  车行至白马景区。白马景区正在修缮。几个工人在修建景区大门。

  白马泉始建于主唐贞观元年(627年),宋乾道元年(1165年)诏封泉池为"渊泽候",石砌泉池,长3.7米、宽3.4米、深2.5米,泉底巨石上镌刻龙马浮雕和临水石刻"龙洞"二字。周围还有圣水井、喷珠泉、鹅项顶、舍利塔等人文古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着旁边的小道走进白马泉景区,泉池依旧古朴典雅、引人入胜,当天还遇上了难得的涨潮。一旁的寺庙正在修缮,更加大气庄重的寺庙呈现眼前。

  “说到雅安旅游,就不得不提雅安老八景:蔡山龙洞石嵌佳、蒙顶青山石芽茶、白马龙泉潮圣景、日落玄空现彩霞、丙穴甲鱼通地脉、龙山凤尾绕天涯、平羌夜渡沉秋水、金鸡飞过老仙家。白马泉景区榜上有名,待景区重新迎客时,一定能吸引眼球无数,为白马村脱贫致富注入一股力量。”白马村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正在修缮的白马泉景区

  旅游业,是借以脱贫致富的主要力量。因此,当地为发展旅游业,完善了不少基础设施。比如,修建了白马村二组许家湾河道堡坎和护栏。护栏修好后,村民出行更加安全。

  由于管理得力,许家湾的水质清澈,重达1斤多的野生鱼清晰可见,由于宣传有效,周边的老百姓深知生态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图片;许家湾

  帮扶单位按照自己的精准扶贫对象,又兵分多路,直接到贫困户家中,实地了解他们的脱贫情况。

  走进政策兜底的困难户黄光英家中,一条新修的宽一米的入户道路,把黄光英的家和主路连接起来。当地人介绍,黄光英家是因病致贫户。考虑到他家严重缺乏劳动力的现实,政府采取了多项帮扶措施:把漏风漏雨的房屋换成了砖瓦房,完善了低保,帮助种植茶叶。

 

  图片;贫困户黄光英家的入户路

  走进贫困户赵荣生的家。他正在给政府发放给他的50只中华黑羽绿壳鸡喂食。

  “喂了2个月,每只差不多有两斤左右。”在政府的帮扶下,除了喂鸡,还扦插了茶苗,而且房子的框架也立起来了。

 

  图片;贫困户赵荣生正在喂鸡

  离赵荣生家不远,是村民吴守维的家。因为常年在雨城区中里镇经营种子销售店积累了家底,吴守维2012年把住房改成了客栈。由于干净整洁,又销售“资格”土特产,所以,客栈的人流量可观。“一年下来,光客栈收入差不多3、4万元。”

  现在,吴守维依然是白马村1组唯一的一家客栈。帮扶部门的负责人建议:以这家客栈为基点,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销售周边的土特产品,带动周边百姓致富。

 

  图片;吴守维的客栈

  目前,白马村有贫困户31户,每户都制定了针对性的脱贫举措,并实实在在地进入实施阶段。从整个白马村来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方面的措施也在有序推进。

  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线到面,在帮扶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一张凝聚着众智众力的扶贫网已经编织成型,用于兜住白马村村民的家底,让大家共赴幸福道路。

  雅安日报/北纬网 记者 李璐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