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的“大熊猫情结” ——用影像和文字讲述大熊猫和“熊猫故乡”的故事

来源:
2023-11-26 09:10
浏览:
收藏 打印

救护人员将大熊猫从树上营救下来

提起雅安,大熊猫是绕不开的话题。

雅安和大熊猫之间有着无尽的渊源,凭着持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执着和坚守,雅安为大熊猫提供了“好大一个家”,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郑汝成,一位出生在雅安的摄影家,同时也是一名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大熊猫,用镜头捕捉到了很多大熊猫的珍贵瞬间,用影像和文字讲述大熊猫及其故乡的故事。

在宝兴和大熊猫结缘

郑汝成是荥经县人,1968年参加工作,分配到宝兴县。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宝兴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被誉为“熊猫老家”。保护大熊猫一直是宝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宝兴成立了专门的“珍贵动物保护委员会”,颁发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严禁乱捕乱猎”的布告,实行“保护珍稀动物有功者奖,破坏者罚”。同时,还圈划了自然保护区,配备了专职保护人员。

1977年,郑汝成离开了宝兴县,调到原雅安地委报道组专职从事新闻工作。在宝兴工作的9年时间,“大熊猫”和“保护大熊猫”的概念不断影响和感染着郑汝成。虽然调离了宝兴,但郑汝成的心中依旧牵挂着宝兴和大熊猫。

1982年,宝兴县发现一只野生大熊猫在树洞中产子,得到这个消息,郑汝成立刻与同事一起前往事发地泥巴沟,找到了目睹大熊猫产子的时任蜂桶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高华康。高华康向郑汝成讲述了自己观察到大熊猫产子和带仔的情况。遗憾的是,在郑汝成到达之前,这只大熊猫已经带着幼崽离开了。

虽然没有留下照片,但郑汝成还是将采访到的内容写成了文字报道。得益于高华康的详细描述,这篇文章把野外大熊猫产子、育子,以及大熊猫幼崽的成长变化都清晰呈现出来。

同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第三版采用了这篇《野生大熊猫产仔记》。

“后来,我更加关注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不管有再大的困难,只要有大熊猫的信息,我都要赶去采访,用图片和文字记录发现大熊猫、保护大熊猫的事迹。”郑汝成说。

有丰富救助大熊猫经验的救护站站长,在自己的住房里为大熊猫做了个窝,方便精心照顾

记录救助大熊猫的故事

“戴丽”是一只有三条腿的大熊猫,也是让郑汝成印象深刻的一只大熊猫。

2001年4月13日,《四川日报》第五版刊登了一篇消息,记录了我国首例大熊猫截肢手术成功,这只大熊猫就是“戴丽”。

2001年2月26日,大熊猫“戴丽”在宝兴县锅巴岩山上被猛兽袭击,右耳外伤性缺损五分之三,尾部被咬伤,左后肢严重挫伤。被宝兴群众救起时已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垂危。经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家3天3夜全力抢救,暂时脱离危险。

3月7日,饲养员发现“戴丽”的左后肢伤口化脓感染,将其送往四川农业大学兽医院治疗。院方立即组成由专家、技术人员和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领导参加的13人医疗小组。经林业部门同意,医疗小组于3月8日为“戴丽”左后肢成功进行了截肢手术。手术之后,护理小组进行了24小时监护,经过近40天的护养,“戴丽”幸运地存活下来。

这件事被郑汝成完整地记录下来。

“戴丽”出院时,郑汝成在报道中写下:“‘戴丽’虽然缺了左后肢,但精神很好,双眼有神,不时把前肢伸出栅栏,似乎想与人们握手告别。”

“戴丽”不能再回到野外了,先后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水沟保护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等地生活。

2014年,“搬家”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戴丽”进入直播镜头,每天坚持长时间来回散步锻炼,展现出身残志坚、乐观积极的精神。网友们发现“戴丽”喜欢趴在墙上观察邻居、“热衷八卦事业”,又称它为“八卦熊”。

4年之后,郑汝成又遇到了一只三只脚的大熊猫,不过这一次是在野外。

2005年12月的一天,郑汝成听说家住宝兴县中坝乡紫云村(现灵关镇紫云村)的杨忠明发现一只大熊猫在窑洞中酣睡。郑汝成到达那里时,已经是下午2点,大熊猫依旧在洞中。当大家想将它带回保护站的时候才发现,这只大熊猫左后脚竟然没有脚掌。

这是大熊猫“紫云”的故事,在郑汝成的报道中记录了解救大熊猫的艰辛过程。后来,“紫云”被送到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圈养。

郑汝成的报道中,还有许多救助大熊猫的故事。

2005年,郑汝成还用一组图片记录了宝兴县夹金山林业局森林管护员在白杨棚沟救助大熊猫“白杨”的故事。这组珍贵的照片记录了救护人员从发现“白杨”,到小心翼翼地将“白杨”运送到保护区救护站照顾,其中一张照片是救护站站长在自己的住房里为大熊猫做窝。

这些记录和图片,真实地反映了雅安对大熊猫保护所做的贡献。

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喂养,获救的“白杨”身体健康,活泼可爱

关注大熊猫生存环境

除了记录大熊猫的故事,郑汝成也把自己的目光放得更加广阔。

1984年8月17日的《四川日报》上刊发了郑汝成一篇《大熊猫之乡》的文章,这篇报道提到了熊猫在农民家里做客,还讲到了因为箭竹开花,人们规划栽种箭竹拯救大熊猫。

《宝兴熊猫“嫁”天下》则是2001年3月23日,郑汝成和胡大可共同署名刊发在《四川日报》副刊《周末天府》的一篇文章。这一次,郑汝成讲述了宝兴大熊猫走向国际的故事。当中记录了中国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故事,也有大熊猫在国外的生活状况,还有在国外的大熊猫去世后该国人民举行的纪念活动。

2000年,阿尔芒·戴维逝世100周年,法国埃斯布莱特市45人的大熊猫寻踪旅游考察团前往宝兴邓池沟时,郑汝成进行了采访报道,记录了两座城市因为大熊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细数郑汝成的报道,从1982年到2006年,他先后在《四川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发表有关大熊猫的新闻通讯20多篇,图片报道60多幅(组)。

采访中,郑汝成说起了他记者生涯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1985年10月9日,当时任雅安地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的郑汝成一早便来到了办公室,一封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某地存在乱砍滥伐山林竹木的行为,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无论如何,一定要到现场。”次日,郑汝成只身赶赴现场。看着溪谷之间堆积着被锯断的原木时,郑汝成心如刀绞。

回到雅安后,郑汝成立即撰写了调查报告,多个省级媒体相继以内参的形式发表。

文章刊登后,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对乱砍滥伐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几十年过去了,郑汝成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看着一片片原始森林浓荫如盖、古木参天时,他感到非常欣慰。

鲁妮娜/文   郑汝成/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