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铜坡 明日新家园——写在天全县重大民生工程重建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之际(下)

来源:
2014-10-13 11:42
浏览:
收藏 打印

“水城库区”湖边商业街规划鸟瞰图

改造中的老城区

  “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年多来,在灾后恢复重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的历史机遇面前,为加快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天全,实现绿色崛起、重建跨越的“天全梦想”,天全县委、县政府提出放大重建资金效应,科学统筹产城一体的灾后重建思路和理念。

  在实现明珠县城脱胎换骨,补上城市发展“欠账”的路上,天全不断提振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天全状态”,15万天全人万众一心搞重建,龙游湖半岛、水韵天全、沙坝新区、旧城改造……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一个个有序推进。

  灾后恢复重建,是天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3年,在城市建设这场“赶考”的路上,作为灾后重建的亲历者,他们将见证天全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受灾后重建的巨大影响力,也切身地体会、享受灾后重建的丰硕成果。在破与立的历史机遇面前,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挣脱固步自封的枷锁,致力于建设“既看得见山,还望得见水,真正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家园。

  重建

  破与立的历史机遇

  天全,古有“西南锁钥、南诏咽喉”之称,今有“川西屏障、康藏门户、绿色瑰宝”之誉。从古至今,天全为四川西南有名的民族走廊、生态走廊。天全县城也被称为“二郎山下的明珠”。

  但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天全与其他县(区)的差距:

  2012年10月25日,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宝兴县熊猫古城一期正式落成揭幕,开门迎客。该工程以川西民居风情和熊猫文化为灵魂,致力于将宝兴老城区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熊猫古城。

  2014年,洪雅县成功获得了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称号。早在2008年,洪雅县就已经完成了“引青入城”论证规划,2009年成功争取到项目贷款,2010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2011年项目开工建设。引青入城工程的建成,10个流量的青衣江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区,形成“活水之都”,实现“水在城中,城在水中”。

  无论是与兄弟县宝兴相比,还是与我市邻近的洪雅相比,天全这座历史悠久的“明珠县城”逊色不少。特别是作为老城区的黄铜西城片区,基础条件差、房子多、年代不同、高低不等、材质各异、朝向不一、阴暗不通风;道路拥挤狭窄,供水、供电、通信、排污、消防落后,弹丸之地聚居着1624户住户、7117人。

  无论是在天全人还是外地人眼中,现实中的天全与“明珠县城”的称号完全不相匹配。

  在清醒看到差距,找准自身发展“欠账”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给天全带来的历史机遇。

  预计重建三年,天全县将完成366个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达479.5亿元,其中国家灾后重建资金54.3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11.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将达到213.7亿元,包括引进106亿元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引进107.7亿元参与灾后产业重建。大规模重建资金的投入,将加快天全住房、产业、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大大加快天全后发追赶的步伐。

  回望“明珠县城”的发展历史,一个古老的国度、一段土司统治的历史、一条满载沧桑的茶马古道,形成了独特的天全本土文化,给县城发展增添了雄厚的文化底蕴。上世纪九十年代,向阳大道建成通车,吹响了城市东移的号角,天全在城市建设中终于迈出了转折性的一步。

  灾后恢复重建第二年,经历了历史和现实考验的天全人民,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核心,将跳出天全看天全、立足实际看天全、面向未来看天全,抛弃“自我娱乐”、“自我欣赏”的思想,辩证分析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与外部借力、长期效益与短期成果、亮点突出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做到规划设计谋定而后动,坚持做到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确保不辛辛苦苦干迅速落后的事。

  相信15万天全人将继续发扬二郎山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完成灾后恢复重建重任,实现“绿色崛起、重建跨越”的梦想。

  振兴

  拆与建的现实“赶考”

  城市要发展、民生工程要推进、群众要实现幸福美丽新家园的重建梦想,征地拆迁是一道坎。

  灾后恢复重建,天全县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加快推进城区民生项目重建。

  在拆与建的矛盾中,在梦想和现实的纠结中,天全县委、县政府思考着如何化解旧城改造中的矛盾,制定一系列接地气的政策,让所有群众都能够实现重建梦想,在旧城改造中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挑战前所未有!

  从去年12月开始,300多名干部下沉到重建一线,深入旧城改造,对每家每户进行调查摸底,提出、制定出接地气的拆迁政策草案。“调查摸底为县委、县政府出台拆迁政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充分反映出广大群众的意愿,让制定出来的拆迁政策真正能够接地气,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天全县政协副主席王利红说。

  该项工作历时半年,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在干部党员的辛勤劳动下,针对不同片区的具体实际,结合群众的重建意愿和期盼,出台了符合天全实际的拆迁政策。

  2014年3月9日,天全县城区第二小学的操场上座无虚席,近千名群众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共商旧城改造大计。“老城区道路拥挤狭窄,安全隐患非常多,消防设施严重缺失,像这样的现状要不要继续保持?要不要进行拆迁改造?”在旧城改造动员大会上,天全县委书记赵昌林一连串提出了多个“要不要”的问题。

  “必须拆迁,必须改造。”70岁的李天策道出了多年的心声和期盼。

  “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了我们,再大的阻力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取在一年内完成黄铜西城片区改造。”在动员大会上,赵昌林斩钉截铁地说。

  6月12日,拆迁协议签订工作正式启动。第一天仅北城、东城片区就有40余户拆迁户签订了协议,超过该片区拆迁户的4%;在7月1日至15日短短半个月里,黄铜西城片区完成自建房拆除253户。截至9月底,仅3个多月,天全旧城改造涉及的拆迁户签订协议达95%,其中一些片区达99.9%。

  “我最多一天接听了110多个电话,处理边界纠纷、化解邻里矛盾、核实人口……”一位干部坦言,从拆迁工作启动开始以来,每天早上7点,所有工作人员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晚上12点后还在一线。半年多来,所有负责拆迁的干部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为了拆迁重建,为了让广大群众早日实现梦想,拆迁工作组干部杨康刚出院,就立即赶赴工作一线;拆迁工作组干部袁强二话没说,率先拆除了自家房子,在踝骨和韧带受伤的情况下,整天奔走在拆迁工作一线,所负责的240多户拆迁户,他每户最少都跑了10遍以上;住建技术人员陶勇,顶着烈日酷暑坚守在施工一线,坚守着城市建设的“红线”……

  一张张黝黑的脸庞是党员干部辛勤劳动的见证,一份份协议的签订凝聚着工作人员的智慧和血汗,他们用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敢趟“深水区”的精神,奔走在“赶考”的路上。

  圆梦

  旧与新的美丽期待

  灾后恢复重建,天全把“不仅要建好新房子,更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旧城改造重建民生项目推进中,将拆迁政策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一天过渡安置补助多少钱、搬家费是多少、拆迁政策有哪些、旧城改造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实惠等,拆迁户知道得一清二楚。

  对于过去,我们都有着浓厚的怀旧情节,对于居住了多年的老宅,每个人都有依依不舍的感情。但在发展和守旧面前,我们必须选择向前。

  市民高守福看来,重建改造给拆迁户带来了历史机遇。“政策非常公平、公正,全部透明化,拖只会拖迟大家幸福生活的到来,无理取闹只会坐失机遇。”高守福说。

  之前,拆迁户高启国一家四口挤在58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非常不便。换一套大房子成了一家人的梦想。按照目前天全房价每平方米3500元计算,高启国如果要购买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385000元。如今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高启国顺利实现了换房梦想。

  “这次,她选了一套130.02平方米的房子,比之前宽敞多了。”看着一位拆迁户选的户型,拆迁工作组干部陈玲高兴地说。

  为了让修建起来的房子美观实用,拆迁户石贵云主动将自己房子的地基和邻居调换;拆迁户杨宗全的老屋占地面积不大,拆迁重建后,按照规划设计必须让出8米宽的路面,但他说:“大家都是一个标准,大家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拆迁户心里很亮堂。为了将来城市美观、生活方便,自己面积少算一点没什么。”

  在黄铜西城片区,一栋栋新房正在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街道已现雏形……

  “17个通道将老城区连接起来,最宽10米、最窄5米,形成网状分布。”在县城解放街路口,一张黄铜西城片区旧城改造规划图吸引了群众的目光。新民街、解放街两条主干道将修建成10米宽的路面,大黄铜街和小黄铜街的路面全部升级为8米宽;天然气管网、供排水管网、通信电力管网等设施也将全面升级。仅黄铜西城片区,旧城改造后将新建3个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满足市民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的需要。

  “老城区道路、排水等设施都非常落后,大家苦不堪言,一直盼望着城市改造建设。灾后重建中,县城五大片区同时进行改造,让大家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高德琼说。

  ……

  3年之后,“明珠县城”将再次光芒四射!

  对未来,天全人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记者周代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