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看“两山”理念在雅安的实践
位于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环绕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管护站本报记者 郝立艺 摄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所系、民心所盼、发展所依。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诞生。二十年星火燎原,这一理念在雅州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发展方式转变破题,以生态价值转化探路,向“绿”向“新”转型升级,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雅安画卷日益壮美。
□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张婧
转变
破旧立新 引领绿色蝶变
万年村,坐落于荥经县龙苍沟镇西北部,紧邻大熊猫国家公园。进入8月,避暑旺季,村口经常看到来自成都、重庆等地的旅游大巴。三四十年前,这条村道也很热闹,不同的是,路上跑的都是装满煤矿、木材的货车。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万年村靠着 “伐木、挖煤、建小水电站” 的 “老三头经济”,一度成为周边羡慕的富裕村。然而,腰包鼓起来的代价,是生态的千疮百孔:山体裸露,溪流浑浊,道路铺满“煤渣”。
这是彼时不少地方发展方式之痛的一个缩影。金山银山到手,绿水青山却丢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迷茫的万年村指明了方向。村里痛下决心“腾笼换鸟”,却遭遇不小阻力:不能伐木采煤,生计怎么办?
短暂的阵痛迎来了新机遇。随着生态环境修复,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万年村顺势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建设生态价值转化方竹示范区,通过“村民入股+基地务工”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2025年1月首次分红,41万元收益全部分发到村民手中。“流转有补偿,务工有工资,年底有分红。”村民陶用锦捧着领到的1.5万元分红,笑得合不拢嘴。
“猫进人退”的守护中,生态的馈赠愈发丰厚。 4000余亩受损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全面修复,为大熊猫种群交流和其他野生动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环境。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统计,区域内大熊猫活动相对稳定,泥巴山生态廊道附近连续三年拍摄到大熊猫幼崽活动影像。
有丢得下的勇气,才有拾得起的未来。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雅安以“破”促“立”,让人们在一呼一吸间感受绿色蝶变。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雅安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和空气、水环境质量等主要生态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聚焦生态优势转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成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绿色数据中心、最大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市新认定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备案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省2024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中雅安跃居第6位。
转化
点绿成金 释放生态红利
8月11日,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党总支书记张严彬手捧着鲜红的签约本,难掩喜悦。当天,雅安完成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村委会与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下了29.6万元的交易金额。
这片土地位于大元村元木沟,属于凤鸣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当地通过实施坡改梯、水保林、封育治理措施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万亩,实现流域治理和生态景观等多重效益,2023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以前这坡地水土留不住,成了撂荒地,看着心疼,现在变成了保水保肥的梯田,环境也治理得巴巴适适。”张严彬说,此次对小流域内的100亩坡改梯土地三年经营权进行交易,资金将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和村民增收共富,推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雅安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让山水“有价”更“有市”。在宝兴县、荥经县开展GEP(生态产品总值)试算,对水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调节服务功能开展评估,真金白银的生态价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在全省率先采用VCS(国际自愿碳标准项目)标准完成2.5万亩人工林碳汇开发,让每一片绿叶都成为“可交易的生态资产”;推动流域内区域间水权交易,让珍贵的水资源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正不断创造综合效益。
让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鲜明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政策激励与硬性约束协同发力。雅安与成都、自贡等市共同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岷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省市资金加大补偿力度,主要用于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集中式饮水水源地保护等领域。
转型
绿富同兴 绘就共富图景
8月14日,雅安经开区宝兴飞地产业园区内,四川合裕铝业有限公司出口处,满载的货车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装车固定;另一侧,一台台吊车用机械臂分拣着再生铝原料。
在四川合裕铝业有限公司隔壁,由再生铝原料加工的半成品,在先进的冷轧工艺和智能化控制系统“雕琢”下,变身为各种规格的高精冷轧铝板带,可应用于建材幕墙板、新能源汽车配件、家电配件制造等领域。这就是四川合裕铝业有限公司“以商招商”引来的下游企业——雅安诚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7月,雅安诚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冷轧项目正式进入试运行,月产量达 4000 吨,实现产值约1亿元,不仅有效消化了上游的再生铝原料,更为当地打造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厂门到厂门”的铝循环产业链,让入驻企业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雅安诚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良明表示,公司还将新增退火炉、拉角机和重卷机等设备设施,进一步延伸加工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循环经济,既从源头为生态环境“减负”,又为绿色转型发展“蓄能”。雅安让绿色产业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纽带,让“金山银山”的含金量更高、含绿量更足。
布新局。发展以数字经济、先进材料和高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建成了国内首个通过认证的“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先进材料产值达500亿元,大渡河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已见雏形。
扬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发展以“五雅”为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2024年茶叶综合产值超250亿元,鱼子酱产量占全球总产量14%,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排全省第一。
促转化。发展以大熊猫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文旅产业,推出“貊貊家园”等可视可触可听可品文旅产品,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影响力不断扩大。
如何让好生态持续生“金”?雅安在法治保障上持续发力。
运用好地方立法权,从全省首部流域水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到《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再到全省首部茶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雅安市蒙顶山茶文化保护条例》,绿色生活方式,在雅安人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雅安,正以绿为笔,在长江上游的生态画卷上,续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