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绿色银行”特色产业助奔康——荥经县茶产业灾后重建见闻

来源:
2015-09-17 09:53
浏览:
收藏 打印

  14日,在荥经县新添乡茶叶交易市场,荥经县茶苗交易现场推介活动在这里举行。全县2000多名茶农参会,其中,1000余名茶农与名山区20多家茶苗经销商达成茶苗采购意向协议。

  “茶苗交易现场推介活动的举行,旨在促进茶苗产销贸易,进一步推进荥经茶产业的发展。”本次推介活动的主办方、荥经县农业局局长高代花说。

  从茶苗采购,到茶叶销售;从茶园管理,到茶企培育扶持,荥经县不断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办法,多举措促进茶产业发展,增强灾区“造血”功能。

荥经县高山有机茶园陶雄辉摄

  现场:

  茶农种植热情高涨

  灾后重建,灾区重生。随着农房重建工作的全面完成,灾区群众住进好房子之后,豪迈地开启了过上好日子的新征程。

  14日10点,穿过新添乡集镇,来到茶叶交易市场,名山区20多家茶苗经销商早已在自己的展位前摆放了不同品种的茶苗。来自全县21个乡镇的2000多名茶农在各个展位前精挑细选茶苗品种、了解各家的价格。

  “以前的茶苗由政府买单,通过政府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发放,但部分群众存有‘要我发展’的心态,不爱惜茶苗,管理茶园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荥经县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重建中,受灾群众发展茶产业的渴望和信心越来越足,为了提高茶产业的精细化发展,该县转变茶苗采购方式,由农户自行购买,然后政府依据其茶苗数量和茶园管理的标准化程度,按亩补助。

  在16号展厅,宝峰乡莲池村村委会主任周学其在诸多品种中选中了9号茶苗。他说,村里流转了400亩土地,成立了合作社,准备发展茶产业,他先采购一批样本,回去给村民做宣传,大家集体议定之后再购买。

  在10号展厅旁,茶苗经销商听说新添乡村民陈一铭流转了300亩土地,准备发展茶产业,便打起了营销牌,免费赠送陈一铭黄茶样品,让其拿回家先试验。

  “荥经的茶苗基本上产自名山,通过茶苗产销贸易平台,将名山经销商请到荥经,茶农可以自行与茶苗经销商对接,确定品种、磋商价格,非常方便。”不少茶农当场和经销商达成意向协议,表示将由村上或者合作社集体下单。

  期盼:

  通过茶产业致富奔康

  茶苗产销热潮,是受灾群众“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荥经县希望通过茶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务实举措。

  农房重建,绝大多数受灾群众全力建家园,急需寻求增收致富的新出路。重建扶贫“双攻坚”战役的打响,生态富民的实施,生态产业发展再次提上重要日程。茶产业的发展,不仅是茶苗采购、茶苗种植,还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现代化、规模化生产。

  “发展茶产业,归根到底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代花说,荥经县具有优越的生态和气候条件,通过打组合拳,做好茶苗采购到茶叶销售整个茶产业链条的保障与服务,打响高山云雾茶品牌,创建荥经特色。

  设立产业重建专项资金,对茶苗采购、茶园管理等予以支持、补助,对茶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进行扶持,对达到规模的茶企、茶叶加工作坊等进行农机购置双重补助;通过品牌创建,搭建产销平台等方式,打通销路,促进荥经茶品流向市场。

  看准茶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和优势资源,宝峰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打造万亩高山有机茶园,村民既可获取土地流转费,又享受茶叶销售的二次分红。

  新添乡黄禄村是全市众多贫困村之一,村民将土地流转给茶企建设商,除了在茶企打工获得务工费,每年还将收取土地流转金。

  抓住10万亩高山茶产业建设的无限商机和品牌潜力,常年在外务工的新添乡村民刘伟回到家乡,辗转名山区拜师学艺之后,同家人开起了茶叶加工家庭作坊。

  “新添有自己的茶园,也有自己的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叶交易市场,以后可以在家门口售茶叶、茶品,实现居家致富。”新添乡下坝村村支书石章和介绍,产销有了保证,茶农发展的干劲也更猛、更足。目前,全村正抓住大春收割之后的黄金季节发展茶产业,为“绿色银行”投资。

  记者唐小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