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拨付就业创业补助资金 筑牢“稳就业保民生”根基
□本报记者 郑瑶
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消费,有消费才有内需。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用足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着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提质扩量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精准纾困稳岗 为企业发展“输血供氧”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其稳健发展是就业稳定的关键。为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稳岗扩岗,我市人社部门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芦山湘邻纺织有限公司便是政策受益者之一。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高虹洁难掩喜悦:“今年我们已收到十几万元补助资金,每年都是直接到账,方便又快捷!”自2022年起,该公司先后获得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5万元(惠及15人)、就业帮扶基地一次性奖补5万元,以及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岗位社保补贴77.89万元。
“申请补助时,材料精简,部分流程无需跑腿,资金直达账户,政策太贴心了!”高虹洁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企业与就业者的心声。这些补助资金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更坚定了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扩大招聘规模的信心,为就业市场稳定筑牢根基。
今年一季度,我市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为引擎,驱动政策创新、流程优化与服务升级,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每一位奋斗者,勾勒出一幅就业有门、创业有路的生动民生画卷。
流程再造提速 为资金发放“护航”
如何打造资金拨付“高速通道”成为我市人社部门需要解答的“基础题”。
为确保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及时、足额、精准发放到群众手中,我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对资金拨付流程进行全面优化。
通过整合就业创业政策申报、审核、发放等环节,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让群众办事从“多次跑”变为“一次办”“网上办”“指尖办”。
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动态监控。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补贴对象的资格条件、资金流向等进行精准核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杜绝资金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现象,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市民。
2025年一季度,全市使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882万元,同比增加20.8%。其中,社会保险补贴581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891万元,就业见习补贴20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53万元。这些资金精准直达市场主体,有力发挥了稳岗扩就业、惠民生的积极作用。
在补助资金的有力支撑下,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一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3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7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9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