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人民法院:让司法救助“暖阳”照进心田

来源:
2025-03-05 08:47
浏览:
收藏 打印

日前,记者从名山区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名山区人民法院始终将司法救助工作作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运用“精准、高效、全面”三步工作法切实做好司法救助工作,为因案陷入生活困境的当事人送去司法温暖。

精准识别  让救助“有的放矢”

吴某申请执行李某琼、人保财险某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吴某因交通事故落下残疾且未获全部赔偿款,其劳动能力降低导致收入减少,无法继续治疗,家庭陷入困境。

名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在办案中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将该情况反馈至司法救助部门,并将调查了解到的双方当事人信息进行共享,承办法官立即展开调查核实并及时进行司法救助,解了当事人的燃眉之急。

工作中,名山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救助对象识别筛选机制和“立、审、执”联动机制,办理案件中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进行精准识别、信息共享、快速启动救助程序。执行干警通过实地走访、社区调查、家访等方式,对被执行人履行能力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细致了解,精准识别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

高效办理  让温暖“快速送达”

阿木某某申请司法救助案中,因申请人远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减轻诉累,名山区人民法院引导申请人在线上提交立案材料,立案庭收到材料后,当天将案件流转至审判部门。承办人收案后,立即进行审核并将相关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当事人,从立案到发放司法救助金不到7个工作日,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工作中,名山区人民法院秉持“高效便民”原则,不断优化司法救助办理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救助申请,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救助材料网上提交、流转、审核。

多元救助  让帮扶“全面深入”

文某林与陈某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一案中,名山区人民法院及时向区关工委、镇政府发送司法建议,与相关部门对其未成年子女进行联动救助。此外,名山区人民法院建立健全长效关怀机制,定期回访司法救助案件当事人,了解救助金使用情况和救助效果,持续关注当事人生活改善状况。

工作中,名山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多元救助模式,整合社会资源,与民政部门、乡(镇)政府、关工委及学校等建立联动机制,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

下一步,名山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不断完善司法救助工作机制,加大救助力度,拓宽救助渠道,让更多涉诉困难群众在司法救助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司法力量。

花马洗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