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大熊猫70前年“触电”
中国纪录片网站资料图片
一位网友报料称,早在1939年6月,就有人在雅安拍摄了与大熊猫有关的电影——《西康一瞥》,让大熊猫原产地以外的中国人很早就看到了大熊猫。
大熊猫70年前上银幕
“如果把雅安第一只上电影的大熊猫图片争取回来珍藏,这也是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网友“枫叶正红”认为,作为大熊猫的故乡,雅安应在发展中注意收集大熊猫资料,以丰富雅安的文化底蕴,给后人留下珍贵史料。这位网友认为,“大熊猫”是雅安的重要“软资源”。
“我没想到,早在70年前,大熊猫就上了‘国产电影’。”“枫叶正红”说,她是地道的“网虫”,并且对大熊猫特别倾情,“中国纪录片之父孙明经早就用电影摄影机将大熊猫拍进了电影,请上了银幕。”
影片总名为《西康》
据了解,孙明经是1939年6月在雅安用电影摄影机拍摄熊猫的。他还拍摄了不少原西康省的纪录片、照片,最早使雅安之外的人们通过电影见到了大熊猫。此前,他组织拍摄了完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农人之春》,并参加193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农村题材国际电影大赛”,获特等奖第三名。
1939年,孙明经受当时的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之邀,作为摄影师随西康科学考察团到西康考察。他在近6个月时间里拍了总名为《西康》的《西康一瞥》、《雅安边茶》、《川康道上》等8部系列片和大量照片。
由于种种原因,孙明经所拍摄的影片和照片从中国电影的日历上消失了。中国纪录片网载,直到1983年的一天,3个捆着白布条、写有“孙明经资料”字样的麻袋在北京电影学院仓库里被后勤管理发现。这些资料就包括孙明经在川康科学考察时拍的120底片、第一只大熊猫发现者抱着大熊猫的50余幅底片等。
珍贵资料再现之时,年已72岁的孙明经手捧照片失声痛哭。
期盼珍贵资料回雅
“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也互不知道姓名,但熊猫把我们连在一起。如果第一部拍熊猫的电影和第一只上电影的熊猫图片能回到熊猫发现地——雅安珍藏,肯定会对更好地保护熊猫、爱护熊猫有重要意义。”
作为第一个把大熊猫搬上电影的人,孙明经拍的《西康》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也被中国纪录片网站列为“孙明经一生的主要贡献”之一。看着中国纪录片网站发布的“第一只触电的大熊猫”的图片,“枫叶正红”感叹图片和影片如能在大熊猫被发现140周年之际回到发现地,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记者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