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市“任督二脉” 助力路网经济双飞跃
□本报记者 石雨川
14日清晨,北外环线已经响起阵阵鸣笛声。站在青鼻山隧道二号及附属桥梁工程项目洞口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科负责人陈罡说,项目贯通后,将与北环东路相连。
为有效解决雨城区中心城区交通瓶颈,提升北外环线整体通达性,缓解交通压力,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性,青鼻山隧道二号及附属桥梁工程项目被列入2025年20件市定民生实事。
民生愿景:
精密“外科手术”
拓宽城市路网
这是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项目包含道路沿线范围内的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安工程、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等市政附属工程。其中,新建陇西河大桥,桥长189.4米,桥梁宽12米;新建连接线接入北环东路,路线全长1.549千米,路基宽度12米;新建青鼻山隧道,全长570米,净宽11.75米,净高5.0米。
项目将于2025年12月贯通并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将彻底打通制约区域发展的交通瓶颈,助力城市路网提档升级,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度、舒适度,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为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崭新活力,构筑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脉。
“这不是单纯修路,是在重组城市基因。”陈罡说。当隧道贯通时,城东与老城区的时空折叠将再次被打开,中心城区的“肺部”终于能自由舒张。
实施路径:
挂图作战
跑出“雅安速度”
当日,青鼻山隧道二号及附属桥梁工程项目洞口,盾构机的刀盘旋转着啃噬岩层。“一季度必须‘啃下’140米!”项目负责人虎珍擦去安全帽下的汗珠,背后展板上,“挂图作战”四个字格外醒目。
2025年4月—6月,桥梁工程完成T梁预制和安装,隧道西侧累计掘进不少于320米,隧道东侧完成路基开挖、边坡防护及东侧洞口仰坡施工,达到进洞条件。
2025年7月—9月,桥梁工程达到通行条件,隧道西侧累计掘进不少于480米,隧道东侧累计掘进不少于90米。
2025年10月—12月,桥梁工程完成人行道铺装等附属设施,隧道完成机电设备安装,统一实施路面铺装,达到通车条件。
为抢抓进度,各部门开启“并联审批”模式: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7日内完成土地规划手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推行“分段施工许可”,将施工许可手续办理时间控制在1个工作日内,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控制在8个工作日内,推行边施工边验收;电力部门配合做好电力管线迁改,支持项目进行电力迁改和桥梁建设的保护性施工;交警部门则提前指导建设单位做好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方案及保通方案编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细化交安设施建设的指导。
市民展望:
期待项目竣工
共享发展成果
所谓发展,不过是让每一盏归家的灯,都能找到最短的路径。
市民周倩每天上班需途经北外环, “隧道通车后,通勤时间能砍掉三分之二。”她笑言, “高峰期省下的时间,够给女儿讲完一本绘本。”
货运司机刘建军摸着方向盘感慨:“过去青鼻山只有一条单洞隧道,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以后两个隧道,一脚油门就能穿山!”
从盾构机的轰鸣声,到市民的殷切期盼,青鼻山隧道二号及附属桥梁工程不仅是一条物理通道,更是一条贯通城市发展堵点、连通民心的“幸福线”。可以预见,当2025年岁末隧道贯通时,雅安将迎来路网升级、经济跃升的新起点——这条新动脉里,流淌的是民生温度,澎湃的是城市未来。
夜幕降临时,项目施工依旧如火如荼。青鼻山的岩层深处,机械的震颤正与城区36万人的心跳共振,共同叩响城市新生的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