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结束 救护持续——“灾害应急救护生命工程四川灾区行”项目应急救援演习侧记

来源:
2011-04-19 14:50
浏览:
收藏 打印

演习现场,消防“压制”泄露气体

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

  15日上午,市区生态河滩广场上浓烟滚滚,一辆辆消防车迅速驶向这里,接着,120救护车也迅速向这里集结。

  别担心,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这里是在进行“灾害应急救护生命工程四川灾区行”项目应急救援演习。

  沉着应对 无线电通讯抢先机

  “雅安市红十字会向你报告:今天上午,雅安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受损严重,造成大量受灾群众和伤员,请求援助帐篷5000顶,棉被20000床。另外需要大量食品、药品和矿泉水,请给予支持。”15日上午9点,如果你正从市区沿江北路生态河滩广场路过,一定能听到这一急切而有条不紊的呼救。

  这场“灾害应急救护生命工程四川灾区行”项目应急救援演习设置的演习背景是:4月15日上午9点,雅安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受损、通讯中断,其中某化工企业因地震引发有害气体泄漏。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市无线电应急通信支队立即行动,通过无线电应急专用频道把具体灾情报告给了市110、119、120指挥中心和市红十字会等部门。

  之前的“灾情”报告和支援请求的通话,正是市红十字会通过无线电与省红十字会建立通讯联系后的内容。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许多通讯都因灾中断,这时,能建立起迅速有效的无线电通讯显得尤其必要。此次演习负责人说:“演习是为了提高我市面对灾情时,无线电通信队伍的应变和应用能力,通过这种实地演练,以便在真正遇到灾情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灾情信息的有效传递,为救援等一系列工作尽可能地抢得先机。”

  专业救援 多部门联动铸防线

  各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赶往灾害现场。110警车、消防车和120救护车迅速从沿江北路开进市区生态河滩广场。

  到达演习现场后,两名警察拉起了警戒线;身穿重型防化服的消防战士,利用有毒气体探测仪对现场“有害”气体的浓度、扩散范围以及泄露点进行探测,同时在下风防线划出危险警戒区域,设立警戒线封闭现场,防止火种引发火灾,造成更大灾难。

  经过检测,“有害”气体泄露浓度达到危及事故等级。

  于是,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开花水枪对泄露气体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搜救小组也进入现场搜救被困人员。

  “有害”气体管道堵漏顺利完成后,应急救护队开始对现场进行救援。

  有害气体窒息、头部等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开放性气胸等不同受伤情况的处理,现场一一进行了演习。在演习过程中,解说员还详细说明了对这些不同伤害应采取的正确急救措施。

  除了急救,还要贴标签。记者看到,有些“伤员”身上贴的是红色标签,有些则贴的是黑色标签。据悉,在伤员身上贴上标签,是对伤势进行的轻重分类。红色表示伤势非常重,黄色表示伤势较重,绿色表示伤势相对较轻,而黑色则表示伤员已经死亡。据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对伤员进行分类,是为了在伤员较多,而救护车运力不够时,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先后,送往医院。这样,就能尽可能地让最需要得到救护的伤员得到医疗救护。

  据了解,此次演习的目的是动员和号召人人参与学习现场急救知识,推动红十字会现场急救培训工作,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进一步完善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在近一个小时的演习中,市110巡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120救援指挥中心等单位和组织参加了此次演习。

  虽然“灾害应急救护生命工程四川灾区行”项目已经落幕,但正如省红十字会秘书长袁波所说:“演习结束不代表救护工作结束,综合救援能力提升了,对生命的救护和关爱也应该持续下去。”

  记者蒋艾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