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处国家一级长途通信光缆被毁12小时奋战 中断线路得恢复
通信干线基本抢通后,抢修人员商量后续工作的开展
受到泥石流影响的线路已经接通,下一步工作主要是对杆子进行加固或更换
“轰隆隆!”13日晚8时左右,荥经县泥巴山区域,倾盆大雨伴随着一阵雷声而来。大雨持续时间约3个小时左右,引发泥石流将泥巴山上的国家一级长途通信干线冲毁,造成通往成都、雅安、攀枝花、昆明的国防光缆通信线路中断……一场抢通国防长途通信干线的战役就此打响。经过12个小时连续奋战,被泥石流冲毁的6处通信光缆,8个断点被修复。
光缆遭遇洪水冲毁
局长手术两天上阵
进入雨季,雅安长途通信传输局就对辖区内通信干线进行不间断监控,尤其对地处自然灾害易发区域更是实施严密监控,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前往抢修。
13日晚上8时的暴雨刚过,监控人员便发现泥巴山的“成都-雅安-攀枝花-昆明”国家一级长途通信干线没任何信号。
此时,雅安长途通信传输局局长彭勇刚手术出院两天,正在家中休养。得知情况后,他不顾伤口疼痛,穿起迷彩服和胶鞋赶往单位,同其他局领导研究应对方案和抢修措施。
随即,雅安长途通信传输局启动应急预案,彭勇和其他局领导率抢修技术人员连夜出发,直奔泥巴山,指挥参与抢修工作;同时,通知汉源、石棉、名山等6个县级分局,紧急前往泥巴山集结抢修线路。
彭勇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无论领导还是员工,作为有着优良传统的准军事化专业维护队伍,险情就是命令,军令如山倒,坚持不能退缩。
排除艰难险阻
只为尽快抢通线路
当晚11时许,一支45人的抢修技术队伍集结到荥经泗坪。因塌方,抢修队伍只能下车步行。他们肩扛光缆线,腰拴抢修工具,背着仪表朝事发区域前进。
泥巴山上的夜,雾重天黑,电筒是他们唯一的照明工具;天上依然下着雨,山高温度低,雨水浸透衣裳,抢修人员都在瑟瑟发抖。
“当天晚上天太黑,雨量变小但还在下;很多地方的路都垮了,沿途泥石流十分吓人;有些路段路面上水流湍急,抢修人员手拉手才能过去。”途中,抢修人员经过水流和塌方地段不慎摔倒,爬起来继续前进。
次日凌晨3点30分,抢修人员到达毁坏路段,来不及喘一口气,来不及喝一口水,他们放下器材,马上投入到抢修工作中。抢修人员经过排查发现,在小地名黄沙河、牛皮岩、三板桥等地段,泥石流冲毁了通信线路,其中雅安长途通信传输局管护的通信光缆6处,共有8个断点,线路总长7公里左右。上午8时左右,抢修人员临时布放光缆1000米,8个断点全部接通,通信恢复。
通信初步恢复
后续工作仍在进行
14日上午9时,记者到达线路抢修现场。长途通信传输局领导和抢修人员坐在地上小憩。穿着迷彩服和胶鞋的彭勇,一脸疲惫;抢修人员依然穿着不知是被汗水还是雨水浸透的衣服,冷得发抖。
雅安长途通信传输局荥经县分局负责人说,接到前往泥巴山抢修通信线路的任务后,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准备光缆和抢修工具就出发了,“我们不分区域,只要有紧急任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汗往一处流,保证第一时间完成任务。这既是我们的纪律要求,也是职责赋矛我们的使命。”
虽然中断的线路抢通了,但后续加固线路、更换电杆、正式恢复等工作还须进行,同时,对存在灾害隐患地段还要展开细致排查和解决。彭勇介绍,还要考虑变更部分通信光缆线路,以减小再次被自然灾害破坏的几率。目前,抢修人员正在等省局工作组到达,以确定下一步的正式维修方案,力争在安全保障、施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正式恢复此段受损通信线路。
据了解,荥经县泗坪乡党委、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得知通信线路遭遇泥石流袭击中断后,连夜到抢修现场,配合抢修队伍工作。
据悉,雅安长途通信传输局的工作职责是维护国家一、二级干线,承担雅安行政辖区内中国电信本地网光缆业务,是雅安唯一的专业化通信维护队伍。
实习记者 彭洪强 记者 彭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