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蒙顶山 共探发展路——“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茶史与茶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蒙顶山的种茶史究竟可以追溯到何时?这里又有哪些与茶有关的遗存?蒙顶山又将如何打好茶文化牌?
3月26日,“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茶史与茶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蒙顶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历史与考古、茶业遗产保护利用、茶叶种植与流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采取“省外专家线上发言+省内专家现场交流”的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西南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顾问谭继和:
《世界茶源地标与川茶文化十大特征》
茶是独特的起源于中国的古文明,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高尚美学追求。四川在打造“安逸四川”“诗意四川”等形象时,完全可以把蒙顶山是世界茶之源的概念融入其中,带火这里的遗迹遗存,带火川茶产业。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王川:
《近代川藏“茶马古道”的背子精神
茶马古道是四川、云南、西藏、青海之间的古代商业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内地的茶叶换取西藏的马匹、药材为代表性商品,以马帮、牦牛队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在这其中,人力价格低廉“背子”是清代以来川藏茶马古道的“特产”。他们是茶马古道上必不可少的运输者,在把一包包茶叶背到康定的同时,也无意之中成为了促进民族交流,维护民族团结的桥梁,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三交”使者。背夫们以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研究生王婷婷:
《蒙顶山茶遗迹观光和制作技艺体验内容设计》
当前,雅安茶文旅体验活动的针对性较弱,如“采茶亲子游”、“茶园骑游”、“吃茶家饭”等泛体验活动,导致服务对象的错位或缺失,吸引爱茶人群参与不足;体验活动的
茶文旅体验进行内容设计、方案
就蒙顶山茶的茶遗迹观光,可以从短线、长线两个角度设计体验方案,其设计原则是在原有点位上进行扩充,通过对体验节奏与次序的调整,辅之解说词,从而达到让受众深度体验的目的。
蒙顶山茶制作技艺体验,则可以从浅体验、深体验两个角度设计。在这其中,深体验可主推蒙顶甘露制作技艺体验、蒙顶黄芽制作技艺体验。前者包括遗迹观光和茶课讲授、蒙顶甘露制作技艺研学等内容,传统技艺体验与现代技艺体验充分结合,既可以保证更好的体验效果,也可以让受众体验茶文化与茶科技;而蒙顶黄芽的制作技艺体验方案便是基于古法技艺进行设计的。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云:
《蒙顶山茶历史文化地位与优势分析》
对于蒙顶山茶未来发展,建议改变观念,要克服小敲小打的小农意识,克服想做但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的畏难情绪,克服埋头苦干,万事不求人、互不来往的封闭意识。要进一步调结构,稳定面积,由注重外延
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华:
《茶叶起源与发展进程兼谈蒙顶山茶叶遗产的地位与价值》
茶学界将蒙山作为中国茶的发祥地,鉴于蒙顶山
本报记者 张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