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勇挑重担 打造川西一流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
2021-12-19 09:24
浏览:
收藏 打印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一隅

干净整洁的路面、蓬勃生长的绿草、五颜六色的鲜花……坐着轮椅的老人在医护人员陪护下,正在花园中沐浴着冬日暖阳。走进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四医院),这样温馨的场景随处可见。

1952年,市四医院建院以来,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始终牢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坚持“厚德济世、精博至善”的院训,以大医厚德、医者仁心的博大胸怀携手并进。从基础设施到医疗技术,从服务水平到科研教学、社会效益,市四医院走过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如今的市四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承担着全市六县两区及毗邻(市)州700余万人口的精神卫生工作和医养结合工作。

在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市四医院取得了全国同序列医院排名第11位的佳绩,等级评定连续两年为A,监测指标在全省同序列三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一,患者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

第一个完成我市灾后重建卫生项目任务,并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成立精神病专科联盟体和医养结合联盟体,帮扶多家县级医院建立精神专科门诊,充分发挥该医院在我市精神领域的龙头作用;新技术新项目较五年前增加78项,科研及学科建设提质增速,省、市级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老年病学”“精神病学”成为全省民政医院中首个成功申报创建的省级甲级重点专科……

近年来,市四医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精卫人”的责任和担当,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省委和市委下达的目标任务,以打造川西高水平的精神卫生中心为发展目标,坚持“文化建院、品牌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护航。

与川北医学院座谈交流

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党建引领 

不负初心使命

党建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近年来,市四医院党委始终坚持“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主线,推动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市四医院党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筑牢思想之基。

近年来,市四医院建立了全覆盖的学习体系。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头雁”效应,党员干部带头采取“线下+线上”“学习+研讨”的学习模式,示范带动党支部每月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带动团支部每周开展青年干部理论大学习,并建立起“应知应会”学习考试制度和“人人讲党课”学习模式。

2015年至今,市四医院党员人数从45名增加到现在的123名。如今,“红色引领雅四医”的党建品牌旗帜,正迎风飘扬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者仁心。市四医院全体党员干部深知,只有从患者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近年来,市四医院党委围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着力从规范医护人员行为,改善就医环境,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入手,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建立高效投诉处理机制,制定缺陷管理、质量管理考核等办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不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个人收入不与检查检验等直接挂钩。此外,开通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互动式药学门诊,增设自主报告打印机、查询机、平板点餐、园林音乐治疗等服务,打造“春夏秋冬”就医环境,改变患者传统就医体验。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院校合作

灾后重建 

助力医院发展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给金凤山下的市四医院老院区造成很大破坏,医院综合发展受到巨大影响。

地震后,为改善办院条件,助推医院发展,市委、市政府对市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医院综合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并另选新址重建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下,市四医院以全新姿态出现在了市民面前。

重建后的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500张,现有住院病人1300余人,是省内民政系统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

春兰院、夏荷庭、秋菊廊、冬梅园……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别致小园,让人倍感舒畅。医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园内种植了兰花、菊花等植物;院区内摆放藤椅、遮阳伞、直饮水设备,方便老人散步、晨练、休息;医院配有音乐治疗师,在院区各角落安置场景音乐设备,还能在院区内提供音乐治疗服务;别具匠心的建筑命名、宽敞明亮的文化长廊,老人们在这样色彩柔和、温馨舒适的环境里,愉快地参加健身操、书法、琴乐、棋牌等活动。

灾后重建让市四医院一改昔日面貌,也彻底改善了患者就医环境。而影像、检验、康复等设施设备,以及螺旋CT、DR、经颅磁治疗仪、太空熏蒸仓等设备的购入,更为医院发展打开了新局面。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善,前来就医的门诊病人由原来不足2000人次/年上升为40000余人次/年,常有住院病人从500余人上升至1300余人。

2017年1月,市四医院启动了创建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工作,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牵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医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2018年2月,市四医院成功创建成国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实现了从“二乙”晋升至“三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省民政系统医院的标杆。

厚积薄发。如今的市四医院已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新篇章,其精神卫生事业和康养服务业也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为援鄂归来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人才科研 

筑牢医院根基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一直以来,市四医院始终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积极挖掘、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采取请专家来院指导、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鼓励职工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确保医院有合理的人才梯队。

近年来,市四医院采用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

对内:加强人才培养,多次到医学高等院校等全国知名高校商洽人才培养事宜,遣派业务骨干到全国顶尖的医院进修学习;鼓励职工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各类资格证,制定了《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多次聘请知名专家来院授课、坐诊和带教。

对外:制定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按照人才管理相关规定,给予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一定的待遇,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照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能量。

同时,市四医院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医院内部各个环节,推动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体现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原则。近年来,市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速,中高级职称人数较五年前增加92人,硕士、博士人数较五年前增加13人,为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市四医院承担着全市及毗邻(市)州700余万人口的精神卫生和康养服务工作。

学科强,业务才强。一直以来,市四医院十分重视科研及学科建设,制定了系列科研激励政策,还多次拜访香港大学、华西医院著名科研工作者,向其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并成功与香港大学、华西医院建立院校科研合作模式,全方位开展“传、帮、带”科研工作。

在努力之下,市四医院“精神科”“老年科”被评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成为全省民政系统首家获此立项的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心理学科等8个专科先后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成功建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全市首家获批建站的医疗卫生机构,市四医院也打破了建院70年来重点专科为零的僵局。

近年来,市四医院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市四医院“老年科”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成为本市软硬件设施设备最齐全、最具影响力的医养结合机构;新技术、新项目较五年前增加78项;科研项目较五年前增加15项,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较五年前增加8篇。

2020年,该医院开展的雅安地区首次大样本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成果出炉,为全市精神卫生预防及诊疗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研究依据。其中,多篇中英文学术论著被国内心理学权威核心期刊录用,成为省内同类精神病医院中的排头兵。

义诊活动中医生为市民科普相关知识

医护人员与老人进行猜拳游戏

“内外”兼修

擦亮医院招牌

国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成功创建,让市四医院肩上的责任更重。

为充分发挥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公益性,为西南地区培养优秀的精神专业学生,同时提升医护人员的精神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市四医院多次到川北医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档案学校、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商洽院校合作事宜。

2020年,市四医院与川北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合作,开展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组建临床教学基地教研室,建立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制定临床教学工作制度与教学规范,顺利通过川北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评审,并于当年11月正式签约,成为川北医学院教学医院。

近5年来,市四医院先后承担了5所高校的临床教学医院任务,在临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培养出许多全能型精神卫生人才。

仅有硬品牌还不够,刚柔并济方可无坚不摧。市四医院提出“文化意识+服务意识”的改革思路,致力于营造一个健康优美、人文关怀浓厚的氛围。

全院职工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的“三亮三比”活动,让广大职工在创先争优中找差距、担使命,激发履职尽责的内在动力;着力改善医疗服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将医院文化分为人与自然、名医文化等八大主题进行打造,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医院价值观,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关怀。设立院长信箱,并将每周四确定为院长接待日,处理职工和患者的来信来访。

“住在这里很好,有同龄老人和我聊天,有医生护士细心照顾。”今年80岁的王婆婆在市四医院颐养楼老年医学中心病房住了三年多时间,这里的一切都让她非常满意。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老龄办授予市四医院“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2021年,市四医院在第五届“县域医疗榜样力量”系列评选中,荣获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奖。

“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是市四医院的服务理念。该医院结合精神病专科医院特色,针对病人的疾病特征、喜好及个性化需求,以医疗服务、康复照料、个性化关怀服务为重点,突出质量管理,创新服务举措,精心打造生态优美的院区环境和诊疗环境,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满意度调查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市四医院患者满意度为96.7%,位居省内第一;在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医院取得了全国同序列医院排名第11位的佳绩,等级评定连续两年为A,监测指标在全省同序列三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一。

优美的院内环境

医者仁心 

践行为民初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四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之一,始终坚守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

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全院干部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最坚决的行动,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该医院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积极响应,迅速组建了64人的党员先锋队、48人团员先锋队,成立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疫情防控的每个角落。

为了住院患者的安全,市四医院先行启动防控应急预案,组建疫情防控诊疗队、先锋队,多方筹措防护物资,果断实行封闭管理。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时刻,该医院连夜建立隔离病房。

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第一时间开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24小时专线;为满足院外长期服药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需求,迅速组建送药队……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市四医院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为全市及毗邻(市)州700余万人口的身心健康护航。

在更多时候,市四医院的为民情怀则是融入了日常工作中。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省内民政系统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市四医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并不局限于来医院就诊的患者。

相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是很多家庭无法进行有效治疗的原因之一。对此,市四医院从药品价格把关,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开展科普活动,让群众正确认知精神疾病;走访精神疾病患者家庭,送药下乡……看似日常的工作,却在一点一滴改变着精神病患者的世界,更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焦虑、抑郁……部分青少年也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但社会各界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度却较低。市四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小组针对这一状况,多次前往全市各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未成年人的心理“除尘”。

脱贫攻坚工作中,市四医院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推进,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2017年,市四医院帮扶村汉源县唐家镇联合村成功脱贫摘帽。

2021年,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四医院各党支部先后开展了多场主题党日活动,包括送药下乡、上门诊疗、精神卫生知识宣讲进学校和进社区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将牢记“厚德济世、精博至善”的院训,为建设“健康雅安”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鲁妮娜 采写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