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城市地名背后的猜想

来源:
2016-01-24 10:29
浏览:
收藏 打印

 

  “雅致而安宁”——雅安!

  “雅州”之名,始于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整整1392年前,雅安地区开始使用“雅州”这一名号。从此,“雅”名便和雨城结缘,直到今天。

  “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这是雅安的地位。

  “世界茶源,熊猫家源”,这是雅安的名片。

  当“雅安”从历史中走来,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因“4.20”芦山强烈地震及灾后恢复重建,她的名号已被世人称道。

  “雅安”这一地名,从何而起?这个名号背后,有何故事?

  “雅安”,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名,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神秘内涵?

  让我们跟随岁月变迁,穿越笼罩于历史真相上的重重疑云,去解开地名“雅安”的谜团。

                                                                          李国斌/摄

  从“雅州”而来,

  雅名传千年

  “雅”名,缘起于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

  隋朝的雅州仅仅存在了三年。

  雅州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走向繁荣,是在唐代。

  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朝廷于雅安地区重新建制,废“临邛郡”,置雅州。 这个隶属于剑南道的州,成为当时西南地区较大的“地市级”单位。

  “雅”之名号,也从此和这座秀美城市结缘。

  纵贯唐、五代、宋、元、明、清诸朝,雅州这一行政区划的范围虽不断改变,其名称却沿用了千年。唐朝雅州治下,今天的雨城区一代仍然沿用古名“严道”,此后宋明各朝也未变更。

  “雅安”,在清初时正式叫响。

  清雍正七年(1729年),雅州升级为“府”,其治所改设为雅安县,管理南到飞龙关,东达竹箐关,西至飞仙关,北抵金鸡关的广大地区。

  今天,众多学者和文化人士的目光,再次打量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去找寻“雅安”这一城市地名背后的秘密。

  金乌,

  商殷族人的太阳鸟图腾

  青山环抱雨城,柔美的青衣江穿城而过,苍坪山绿树遍野,小廊桥烟雨迷离……

  到过雨城雅安的人,都会感受到雅安的美!

  2015年10月初,名山区月华路的一户民居内,89岁高龄的刘文轼老人正在整理着自己的著作《雅安史话》。

  “雅,是一种鸟,是古代蜀地的图腾。”刘文轼退休后,就一直研究雅安历史,他翻阅了很多史料,得出这样的结论。

  《说文》中解释“雅”为“楚乌”,即现代口中的乌鸦。刘文轼说:“乌鸦(雅),是种能用工具的聪慧之鸟,并有群体团结和尊老爱幼的习性,所以古代先民崇拜它,从而把它捧进了太阳……”

  在刘文轼的《雅安史话》中,找了很多古籍证明“雅”字的出处。

  历代都把“雅”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和标准。

  他认为,“雅”之所以被隋唐采用作地名,缘于本地的古老土著民族——“紫雅夷”。

  刘文轼在《史记》的《殷本纪》中找到“紫雅夷”的出处,“紫雅夷”又称“子雅夷”,子是商殷王朝的王族之姓。雅,是商殷族人崇拜的鸟图腾,即金乌,又称太阳鸟。

  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也证明着古蜀人对鸟的崇拜。

  市博物馆外,矗立着一个“龙凤印”的“扩大版”雕刻。这个由芦山出土的汉代文物,也从侧面证明着雅安古人对鸟(凤)的崇拜。

  为何“紫雅夷”的信息,消失在历史中?

  刘文轼认为,“紫雅夷”的源头在今山东青州,他们跟随周公到雅安蔡山平叛后,在青衣江沿岸定居。从此,青衣江沿岸的人被称为“青衣羌人”或“青衣夷”,而“紫雅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隋朝取地名,选取了一个最有内涵的一个“雅”字,概括了雅安极其丰富的人文和历史。

  而到清朝时,人们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适合人“安居乐业”的地方,于是“雅安”之名正式出现。

  羌语“五头牦牛”,

  战争留下的“雅安”之名

  千百年来,一个民间传说流传于雅安的市井乡间,在当地家族中口耳相传。

  这个传说透露出一个讯息,“雅安”这个地名的由来,和一个神秘的远古民族有关。

  史载,雅安境内有一山,名为“雅安山”。此山之名,颇具传奇色彩。相传三国时,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时,在这座山遇到了一个远古民族的猛烈抵抗。

  在传说里,这个民族的首领被称为“牦牛酋长”,用他们的语言便读作“雅安”。这位酋长力大无穷,骁勇善战。面对蜀汉大军,他带领族众背靠雅安山拒战,虽最终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丞相击败,其英勇强悍的美名却在当地传扬。故而,这位牦牛酋长率众大战诸葛亮的山峦,便被唤作“雅安山”。

  据《雅安市建置沿革史》载,清朝时“雅安”地名的由来,正是源于雅安山。

  有老雅安人说,雅安山,就是苍坪山。

  话说,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雅安地区发生了一场大乱。“雅安山”的名号,就在那时产生。

  1600年前的一天,数队身着战甲,手持长矛的兵士向苍坪山围拢而来。这是巴蜀之地一个被现代考古学家称为“獠人”的少数民族,他们正在围攻居住于青衣江畔的青衣羌人。

  这是在东晋时,雅安地区发生的一场大战,主战场就在苍坪山。而“雅安山”的名称,也在那时产生。

  故事还得从一个叫李寿的人说起。

  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一个叫李寿的贵族弑君篡位,在四川建立“成汉”政权。李寿决定借獠人之力巩固王权。

  獠人在李寿的授意下,率领数万部族,浩浩荡荡开赴西南边陲之地雅安。

  在雅安地区文明史上,青衣江两岸住着青衣羌人。直到那一天,獠人侵入了他们的家园。

  当年的战场上,獠人源源不断地向前涌动,青衣羌勇士血染战场。防线在不断后退,最终被逼到苍坪山。

  后路断绝,青衣羌人酋长带领余下的战士退守山顶,不断下山袭扰。獠人的进攻浪潮被这个小小的据点阻挡。青衣羌人困守孤山,只剩下最后的五头牦牛。

  《雅安史迹名胜探实》有载,羌人战士食尽五头牦牛,全体阵亡。

  中国考古学界泰斗任乃强在《雅安八县地名考释》中记载,“雅”在羌语里系“牦牛”之意,“五头牦牛”羌语读音即为“雅安”。

  在千百年来的传说中,雅安山之名,就是为了纪念羌人以五头牦牛为食,抵抗獠人入侵的壮举。

  藏语“牦牛尾巴”,

  “民族走廊”

  近日,一篇名为“揭秘雅安地名由来”的文章在网上转载。此篇文章所持观点为“雅安之名源自藏语‘牦牛尾巴’”。

  自古以来雅安就与藏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藏语里是牦牛尾巴的意思,雅安很有可能就是藏语音译过来的。

  因为道路艰险,翻越雅安大山到藏区,需要拽着牦牛的尾巴才能前行。因此,有人猜测,藏族人以后就称雅安为“牦牛尾巴”。

  另一种传说则和雅安与藏区之间物品运输交换有关。

  众所周知,雅安盛产茶叶,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藏族人民自唐朝中叶以来,茶叶成了他们每日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为了能够得到他们所需物品,藏族人民将畜产品、药材运到雅安进行交换。

  据说在唐宋时期,藏族人民翻越千山万水来到雅安,用牦牛尾巴交换他们所需的茶叶等,因为这个缘故,雅安还形成了一个牦牛尾巴交易市场。

  而雅安处于藏区的边缘,藏族人民形象地把雅安称作是“牦牛尾巴”的地方。

  雅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开来。

  此篇文章也说了,“雅安”一词出自藏语,仅仅是一种未经证实的“传说”,相关文献也无确切记载。

  不过这些传说,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雅安是当时藏区的边缘,是“民族走廊”。

  雅安,不断被深化的

  城市名号内涵

  青衣江水,带着雅安的历史,静静流淌。

  雅州千年之后,雅安出现。“雅安”之名,已经叫响了数百年。

  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地名也被赋予了新内涵。

  对于很多本地学者来说,“雅安”这个地名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雅安之名有其产生的历史,在被人接受和传播的过程里,这个地名代表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市博物馆馆长李炳中认为,不管是传说中的金乌图腾,还是“五头牦牛”,在不同的领域都代表了雅安地名的不同内涵。

  “雅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概念。

  作为一座风景秀丽、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城市,“雅安”的内涵已不仅限于“五头牦牛”这个范畴。

  “在今天,作为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雅安’二字已经有了新的延伸。”李炳中说,“雅安之‘雅’,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雅安之‘安’,在于人与自然的相生共赢。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