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交通 美化环境 升级产业 我市推动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提升
“现在总长140米的栈道已经完成60%,铺了黄石板、刷漆、绑麻绳、美化护栏,工程才算完成。”8日,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村二组周家塘景观节点打造项目负责人刘朝良介绍,该节点将建设5个休息平台、1个观景亭子,不仅让游客赏心悦目,也造福了当地百姓,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游走散步的好去处。
红草新村只是我市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的一部分。目前,我市正着力推动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提升工程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环境、培育新业态等,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把经济走廊建成“生态富民”的致富路。
现场:
提升工程本月25日前完成
挥铁锹、搅拌混凝土、推车运土……8日,在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新村敬老院外的1号公路边,几名工人正紧张施工,这里将搭建一个600多平方米的观景平台,挡土墙浇筑的工作要赶在当天完成;距离观景平台不远处,红草新村到红草村二组的道路改造提升正同步推进,洗刨机、挖掘机、运输车等机械同时作业,200多名工人分散在全长1.7公里的路段上贴防裂贴、做黏结层。
“以后站在观景平台上,能看见茶园大部分的风光,道路加宽、沿线边沟修整后,出行就更加方便了。”红草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世红憧憬着提升后的新村新貌。
从邛名高速百丈湖出口到中峰乡牛碾坪,从清漪湖、红草新村再到皇茶大道、茶马古城,名山区围绕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提升,正统筹推进道路改造提升、景观节点打造、边沟修整、旅游标识标牌安装、绿化美化工程等。目前,全长约32.4公里的整体提升工程目前已经完成70%,本月25日前将全面完工。
按照工作计划,名山区将依托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实现联动山、活跃城、联通湖、提升园、发展镇、富裕村的目标,以此促进蒙顶山茶品牌价值提升和农民可持续增收。“交通项目的提升改造,将把沿线的三大观光茶园、灾后重建幸福美丽新村、特色旅游集镇和百丈湖、清漪湖、茶马古城连点成线串片。”名山区交通运输局养路段副段长蔡正萍表示,这不仅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还带动茶产业、旅游产业发展。
展望:
兴产业活经济富百姓
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提升工程的推进,备受当地群众关注。“我以前是搞养殖的,现在家门口打造了这一片景区,我决定把重建的房屋装修成农家乐。”红草村二组村民韩俐,在关注提升改造工程大进度的同时,也在安排自己农家乐的进度,“打绿色牌、走生态路、搞服务业,通过劳动把家门口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财富。”
同韩俐一样,瞄准当地茶旅融合发展“钱景”,不少村民打算在家门口开办农家乐、餐饮店等。“其实随着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的建设,有不少村民都发展了乡村度假、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初步实现了住上新房子、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目标。”万古乡党委书记熊碧波介绍。
“提升工程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延长提升茶产业链和价值链。抓住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熊碧波表示,除了发展特色农家乐、茶家乐、休闲观光园等,该乡将不断升级传统农业,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构建“吃—住—行—娱—购—游”于一体的新业态,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实际上,按照我市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的相关规划,我市将以蒙顶山、碧峰峡、上里古镇等为主要节点,以茶叶示范片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重点,将廊道区域与之相关的要素,串联成一条以茶产业为主的生态、景致、宜居、宜游、宜业、农旅融合的大走廊,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在今年我市出台的《雅安市生态富民行动计划(2016-2018)》中,明确要立足现有优势资源,推进茶叶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
“通过提升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新业态的培育,在积极探索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中,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市委农工委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张雨蝶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