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节约型社会 机关单位带好头

来源:
2005-07-09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近日,国务院关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创建节约型社会提升到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整个民族兴衰的高度上来,并指出搞好这项工作是伴随现 代化建设整个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记者通过两天时间对我市各机关单位的调查发现,我市大多数机关单位的节约工作比较到位,但仍有少数单位存在水、电浪费现象。
  制度化管理与自觉节约相结合
  记者走进一市级机关办公大楼,尽管天气炎热,但底楼的所有办公室均没开空调,一些办公人数超过10人的办公室门窗基本关闭,空调温度也都控制在26摄氏度的标准内,该 单位后勤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中央开会强调节约之前,办公室就制定了一些减少支出的具体措施,并收到了成效。单就节电一项,空调使用严格规定,公共区域照明决不浪费,每天 下班后有专门人员检查,一旦发现遗漏未关的电器,立即关闭。公车使用上,严格实行用车申报制度,并接受来自市计委、监察局和群众的监督,严禁公车私用。对驾驶员更是严格要 求,车内空调要控制使用,车辆维修需技术人员确定并到指定地点维修。
  某单位后勤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降低办公成本,各科室办公经费实行预算定额发放,超出预算由科室自行解决,因为总量的限制,节约由被动变成主动,并迫使每个职员参与。 有的单位实行车辆百公里限油制度,并对驾驶员实行奖惩,降低了公车消耗。
  尽管节约一直没被忽视,但车辆费用一直是各单位最为头痛的问题,如何减少占了办公经费大头的公车费用,有人提出在严格预算的前提下实行车辆包干,这样可以让车辆使用者 自己去算帐,对驾驶员也起到监督作用。
  节约是持久战
  从记者调查的单位看,虽多数单位比较注重节约,但仍有一些单位和某些单位的个别科室对水、电的浪费现象不够重视。比如自来水龙头细水长流,开了空调后门窗不关,看似无 关紧要的小事,但无形中却给单位、社会造成了浪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市财政吃紧的客观原因,有的机关单位是没有余钱浪费,属于被动节约。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迅速,财政状况逐年改善,正如一管理后勤工作多年的干部所 担心的,现在节约是事实,但随着各单位经济能力逐步提高,如何保持节约的习惯值得重视,特别是负责后勤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形成节约的思想,将钱用在刀刃上。记者王金贵
  相关链接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紧缺和结构性失衡矛盾。中国的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到11倍,而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五分之一,土地资 源占有量不到三分之一。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维持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如果不尽快转变这种初始性的增长方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会遭受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