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雅安:“真”雅安感动名家
4月21日至23日,名家看雅安·旅游文化与文学创作研讨会在雅召开。当代著名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石英,当代著名辞赋家、北京大学教授龙协涛,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省作协主席阿来等名家云集雅安,在激情研讨旅游文化与文学创作之余,“真”雅安让名家们感动不已。
不吝笔墨现场赐字
“雅安雅安山水俱雅有茶即安。”22日,刚到蒙顶山天盖寺,面对眼前的美景,石英提起毛笔,写下了他眼中的雅安。
坐在蒙顶山天盖寺,品上一碗盖碗茶,欣赏独成一格的茶技表演,名家们被这独特的风景吸引。
面对同样的景色,龙协涛也不吝笔墨现场赐字:天府天盖、名山名茶。
在龙协涛看来,雅安灵山秀水,风景、故事、文化积淀丰富,雅安人内蕴深厚,雅安的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从蒙顶山景区、到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再到上里古镇,名家们一路走来,欣赏了雅安不同的本土文化。《尘埃落定》作者阿来多次来过雅安,他用相机记录着雅安沿途的自然风光和文化。
在上里古镇,龙协涛兴致不减,在古镇古色古香的院子中,欣然写下:古道读史书、上里赏画卷。
除了用文字描绘着雅安,龙协涛还希望用诗赋、散文、歌曲来抒写雅安。
“一唱到《阿里山的姑娘》,我们就会想到台湾,雅安应该创作一首歌曲,把美丽的雅安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唱响。”龙协涛建议道。
“真”雅安感动名家
“不是我特别地夸雅安,雅安自然与文化资源真属上乘。”石英说。23日一大早,起床推开窗户,看到经过夜雨洗礼的周公山云雾缭绕,石英感到很兴奋:“走了这么多地方,终于看到了中国画中描绘的水墨山水画。”
从名山万亩观光茶园到蒙顶山,再到周公山温泉和碧峰峡大熊猫基地,虽然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雅安本土文化,石英已经喜欢上了雅安。
尽管去过国内很多知名的地方,雅安自然与文化的“真”,真山、真水、真性情,都不是其他地方能比拟的,“真”雅安打动了不少名家。每到一地,名家们都延长了参观考察的时间,离开时有些依依不舍。
走在上里古镇的石板路上,彭学明说他能感觉到石板路传递出来的厚重的民族文化。此次名家看雅安一行,上里古镇是他最期待的地方之一。
“我回去后会梦见它(上里古镇),它还会出现在我的文章里。”彭学明动情地说,“如果说我的文章美,不是因为文字有多美,而是因为这片美丽的土地给了我灵感,才让我写出这么美丽的文字。”
彭学明的散文集《我的湘西》曾获中国第十一届图书奖,散文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彭学明卷》曾获中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雅安让人很感动,我要为雅安创作一篇文章。”走在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彭学明不断地记录着美景,“我甚至已想到了文章的结尾,不过这得暂时保密。”
建言献策雅安文化旅游
名家看雅安,也激情研讨旅游文化与文学创作,一些知名作家也为雅安的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在旅游上,雅安具有世界上稀少、甚至独特的资源,但这些丰富的资源却养在深闺无人知,实在太可惜了。”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教育学院教授邓贤说。
在邓贤看来,大熊猫文化、蒙顶山的茶文化、安顺场的红军文化等,都是雅安独特的资源,在世界上都颇具份量,但其知名度跟文化本身的内涵却不成正比。
“雅安还有很多文化有待挖掘,但在挖掘的同时,可以与甘孜等地联手,共同打造黄金旅游环线。”邓贤说。
曾到过雅安很多次的邓贤对雅安不陌生,雅安内和外,一热一冷,让邓贤觉得很费解。
“实际上,雅安本地的文化人和旅游人,已经对本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翻了个底朝天,非常了解,也知道自己的亮点在哪里,只是目前文化的深度尚未完全挖掘。”邓贤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太多丰富的资源也需要有效的途径来传播,如何将旅游和文化结合,让文学创作为旅游文化服务,邓贤建议:“长远的效应可以借助文学的力量,比如散文、诗歌、小说等,此次名家看雅安便是个很好的机会,近期,则可多借助传媒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将雅安的名气提升。”记者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