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赋能强产业 匠心育人茶飘香——雅安人社部门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首届“雅州茶师”劳务品牌技能大赛现场
雅安绵延的茶山上,无人机在茶园上空精准巡航,茶艺师在氤氲茶香中大展技艺,网络创业者在直播间热情推介雅茶产品——这片承载千年茶韵的土地,正因人社部门的创新服务焕发新活力。
2025年,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围绕雅安茶产业这一支柱产业,构建起技能培训与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体系。
□本报记者 郑瑶
实习生 杨本璐
技能筑基
锻造茶产业人才链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人社部门深谙此道,将系统性、规范化培养茶产业技能人才视为产业腾飞的基石。
在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的无人机操作培训现场,慧飞天府无人机技术人员指导学员掌握农业巡航技能;中峰镇海棠村的茶技茶艺培训班上,学员们沉浸于茶文化氛围,苦练长嘴壶茶艺技法。
人社部门的培训不仅“授人以渔”,更着力打通从技能掌握到成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我现在已经有高级茶艺师证书了,从事茶叶销售工作更有底气了。”一个月前,文倩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经过二十多天的学习,顺利取得了高级茶艺师证书,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紧紧围绕地区产业规划和雅茶发展实际需求,人社部门科学部署年度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指导雨城、名山等核心产茶县(区),面向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茶叶种植、加工、茶艺等就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支持茶企根据生产实际,定制化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并严格落实培训补贴政策。
2024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茶叶相关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42人次,为产业一线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熟练工匠。
建立并完善茶产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人社部门大力组织开展茶艺师、茶叶初制工、评茶员等核心职业(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2024年以来,共开展认定31批次,覆盖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各等级,累计参考4271人次,3687人成功获证。人才技能水平得到认证,职业发展通道豁然开朗。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雅安特色,人社部门启动藏茶技能人才标准化研究,并于今年发布《藏茶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为藏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建立了科学标准。
政策赋能
激活产业生态圈
在夯实人才基础的同时,我市人社部门积极拓展服务维度,通过政策扶持、品牌塑造、平台搭建与荣誉激励,构建全方位支持生态,赋能茶企壮大与产业升级。
聚焦涉茶企业发展痛点,人社部门精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稳岗返还资金等,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鼓励其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累计为27个涉茶创业项目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1500万元,为6个项目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6万元,为雅茶产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92万元,惠及企业30户。
精心培育和推广“雅州茶师”特色劳务品牌,已成为擦亮雅茶名片的重要举措。制作“雅州茶师”专题宣传片,全方位展示其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产业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成功举办首届“雅州茶师”劳务品牌技能大赛,掀起岗位练兵热潮,推动品牌提档升级。
“雅州茶师”形象代言人、知名茶文化传播者王霏在各类平台的精彩路演推介,极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雅州茶师”成为高品质茶产业人才的代名词。
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将其作为技术传承与创新的孵化器。持续投入建设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符合条件的茶叶类技能大师工作室落实建设奖励。目前,全市已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36个,其中茶产业相关工作室达13个,占比高达36.11%,形成了显著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壮大了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矩阵。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着力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与成长获得感。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力度,积极推荐茶产业优秀人才申报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荣誉。成功推荐魏瑛等4名茶叶代表性人才申报“雅州英才工程”雅州拔尖人才项目。
雅安市人社部门以人才之笔,饱蘸政策、培训、品牌、平台之墨,在雅州大地上绘就了一幅茶产业兴旺、茶农增收、茶香远溢的动人画卷。
未来,随着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活力竞相迸发,“雅安茶”这张承载着历史与希望的金色名片,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醇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