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为炬 照亮人间星河 ——记我市遗体和眼角膜捐献者杨丰毅

来源:
2025-05-23 09:33
浏览:
收藏 打印

在我市汉源县,有这样一位年轻人,虽被病魔禁锢身体,却用顽强意志书写璀璨人生;虽英年早逝,却以大爱之举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他,就是杨丰毅,一位用三根手指描绘生命奇迹、用遗体和眼角膜捐献诠释人间大爱的勇者。

□本报记者 周代庆

命运多舛:

与病魔相伴的成长之路

1996年,杨丰毅出生在汉源县一个普通家庭。不幸的是,他从小就患上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肌肉疾病,导致他肢体一级残疾,常年只能生活在轮椅和病床上。然而,命运的残酷并未击垮这个家庭,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杨丰毅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小时候,为了给杨丰毅治病,父母带着年幼的他踏上了漫漫求医路。从汉源到成都,再到北京,数千公里的路途,承载着父母无尽的爱与希望。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治疗药物稀缺的年代,他们四处奔波,针灸、药草、按摩,只要有一线希望,父母就绝不放弃。

求学路上,杨丰毅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他是全校唯一一名残疾学生。但母亲坚定地告诉老师:“即使坐轮椅上课,他也和别的孩子没有不同,是我的骄傲。”在父母的支持和老师同学的关爱下,杨丰毅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运动会上,他是呐喊助威学生之一;课堂上,他是认真听讲的学生。他用有限的行动能力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杨丰毅不得不告别校园。那段日子,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但母亲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开心也是过一天,伤心也是过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呢?”在家人的陪伴与鼓励下,杨丰毅决定重新振作,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破茧成蝶:

三根手指创造生命奇迹

虽然失去了行动自由,几乎连翻书都变得困难,但杨丰毅没有自暴自弃。他发现,自己还有三根手指能够活动,这成为他与外界沟通、追逐梦想的桥梁。他开始在网络上学习日语,用仅能动的三根手指在电脑上敲击出文字,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

杨丰毅心中一直怀揣着文学梦。他深知这条路充满艰辛,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文学的热爱,坚持创作。他的作品中,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父母的感恩,更有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2024年,他创作的作品《心声》入围省艺术节,作品《励志报告团》获山东省残联举办的“我的幸福家园”征文优秀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努力。

除了文学创作,杨丰毅还尝试创业。他通过电商平台,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学习打包、发货,与他一起为梦想奋斗。杨丰毅经常说:“我们宁愿少赚钱,也不坑人。”他们的店铺好评率一直保持在100%,这不仅是对他们商品的认可,更是对他们不屈精神的赞扬。

大爱无疆:

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杨丰毅不仅在文学和创业领域绽放光彩,更在生活中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他成为雅安市残疾人励志报告团的成员,走进雅安市多所高校和学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励志演讲。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笑对苦难、学会坚强。在演讲中,他常常提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给更多的人带去希望。

“朴实湖畔的朴实森林,我是森林里的那一片大叶,把希望的阳光反射给需要的人们。”这是杨丰毅原创诗歌中的一段,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帮助他人、温暖他人。

2025年,当杨丰毅感觉到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时,毅然决定在离世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他对身边的人说:“我死了就把身上能捐的都捐出去。”弥留之际,他还对妈妈说:“妈,等我好了,我们就坐起轮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25年5月19日10时15分,29岁的杨丰毅走完了他短暂却璀璨的一生。汉源县红十字会在接到捐献意愿信息后,迅速启动捐献流程,协调西南医科大学和成都爱迪眼科医院赶赴汉源。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杨丰毅顺利完成遗体和眼角膜捐献。

“今天得到接受捐献单位的消息,他的眼角膜可以让两个人重见光明,我们的爱子一定很高兴。”杨丰毅的父亲杨兵、母亲谢利群含泪说。他们尊重儿子的遗愿,用这种方式让儿子的爱与奉献继续温暖人间。

杨丰毅的一生,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是追逐梦想的一生,更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三根手指书写出精彩人生,用大爱之举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划过夜空,却留下了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人间星河,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