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引路人” 共奔致富路——记石棉县永和乡裕隆村村委会主任王友

来源:
2014-03-18 09:01
浏览:
收藏 打印

  “含糖量高,水分、口感都非常不错。”近日,在一片金灿灿的黄果柑林里,石棉县永和乡裕隆村村委会主任王友摘下一个果实,边剥皮边介绍裕隆村的黄果柑,“光照足、土壤好,裕隆村的黄果柑比其他地方的要甜得多。”

  王友自2007年担任村组干部后,便开始试种黄果柑、核桃等经济果树,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

  “试金石”探路前行

  没当裕隆村村委会主任前,王友当过机修工,管理过工地。2007年底,当选裕隆村村组干部后,王友开始摸索基层工作。

  以前,裕隆村村民除了种植水稻、玉米、应季蔬菜等农作物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年轻力壮的村民外出务工,村里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没有产业,裕隆村还会继续贫困下去,‘留守村’的帽子就无法摘掉。”

  黄果柑开始在石棉境内大规模发展后,裕隆村也进行了黄果柑试种,但由于技术、管理等原因,裕隆村的黄果柑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走上村委会主任岗位的王友,也研究起了黄果柑,“当初的誓言就是要改变裕隆村的落后面貌,没有产业何谈改变,何谈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

  王友到其他乡镇学习取经后,在2008年将自家的4分田作为试验田种上了黄果柑树。

  看书查资料、上网找方法、请教技术人员……为了掌握种植技术,王友没少花力气。从无到有,靠着一股子执着劲,王友试种成功。

  “好产业”广泛推广

  试种成功后,王友开始在村组推广黄果柑种植,但村民们并不买账。“这些果树也种了好几年,但没什么效益,还不如种植水稻、玉米。”

  于是,王友把村民带到自家试验田参观。看着王友的果园里长势喜人的黄果柑,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修枝调整、科学管理……王友手把手地教村民种植技术。2009年开始,裕隆村大面积种植黄果柑。

  由于黄果柑一般要生长三年才会挂果,王友又想出了套种林下蔬菜的路子。“没挂果的几年,村民没有经济来源,如果在树下种植蔬菜就可以增加收入。”这一次,村民认同了王友的思路,并在田地里套种起蔬菜。小葱、青豆、辣椒……这些林下蔬菜生长周期短,一年可以收获几季,经济收入可观。

  2012年,裕隆村的黄果柑树大面积挂果,村民由此尝到了甜头。这一年,仅裕隆村2组的黄果柑就卖出6万公斤。

  2014年,裕隆村2组的黄果柑产量7万公斤,最高价格卖到了10元一公斤。“我们还有一个优势,黄果柑要比其他乡镇成熟早2个月,价格也就卖得好。与种玉米、水稻相比,村民收入翻了几倍。”王友说。

  “土教授”的实践课

  黄果柑种植成功后,王友又开始试种核桃树,他将自家的坡地、林地改种核桃树——一切又回到最初试种黄果柑树时——看书查资料、上网找方法、请教技术人员。有了黄果柑树的种植经验,种植核桃树,王友就轻松了许多。通过精心管理、钻研技术,王友的核桃树也种植成功。

  2010年,川农学子进行课外实践,王友还客串了一回老师,分享起自己的核桃嫁接经验来。多高的核桃树要修多长的枝,树枝的光洁度要多少才对果树生长好,王友用他的经验给川农学子上了一堂实践课。

  对裕隆村的发展,连任村委会主任的王友有一个规划:田地里种黄果柑树,套种林下蔬菜;坡地里种核桃树,套种中药。

  闲暇时,王友最喜欢看央视的农业频道,从中了解全国各地农民的致富故事,摸索致富门路。

  “等果树种植上了规模,年轻人就外出务工学技术,老年人就在家管理果树。多种渠道致富,才能让大伙儿真正富起来。”王友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